臨汾新聞網訊 “叮當……轟轟……”烈日的炙烤似乎從未阻擋過臨汾城市建設的步伐,7月7日,在市區汾河岸畔的濱河西路與彩虹橋、景觀大道立交橋工地上,十多臺大型機械急速運轉,300余工人及工程管理人員正頂日奮戰。遠遠望去,一條1498.5米長的“巨龍”結構已初步顯現,在電焊機火花四射的工地上顯得尤為壯觀,作為國內目前整體規模最大的鋼—混凝土組合箱梁橋項目,它將承載臨汾轉型發展、奮力趕超的夢想。
濱河西路與彩虹橋、景觀大道立交橋項目是我市重點工程,完工后將有效地把濱河西路、景觀大道及規劃九路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實現該區域過境交通與到發交通分離,提高改善新醫院周邊交通出行環境,同時景觀大道節點的互通立交能夠快速的疏解到發臨汾西站的交通流。工程設計濱河西路高架橋雙向6車道設計,橋梁長度1498.5米,橋梁寬度24米;規劃九路(彩虹橋)高架橋雙向4車道設計,橋梁長度242米,橋梁寬度17.5米。景觀大道A匝道橋單向2車道設計,橋梁長度549米,橋梁寬度9米;景觀大道B匝道橋單向2車道設計,橋梁長度298米,橋梁寬度9米。
“走……再往前……停……”早上8點鐘,一輛200噸重的履帶吊車在工作人員的指揮下,緩緩地停在了濱河西路與彩虹橋、景觀大道立交橋工地上的42#墩柱旁。現場責任師徐可欣向記者介紹,明天這里將舉行吊裝儀式,為了保證工程進度,使全線每個工地都不閑著,38#至42#墩柱前期工程完工后,立即進入到鋼箱梁吊裝階段,鋼箱梁吊裝拼裝和焊接完成后,可進入道路工程階段。
負責鋼架結構施工的生產經理朱全盛向記者介紹,鋼混結構橋梁的優點是建設工期短、橋梁彈性好、外觀線性美。鋼箱梁的橫斷面為單箱單室敞開截面,橋梁下部結構為上部弧形展開的框架墩,與輕巧美觀的上部結構協調一致,建成后城市景觀效果尤為突出。“優點多了,技術要求自然也就嚴格了。”朱全盛帶著記者來到42#墩柱前介紹說:“你看這兩段鋼箱梁的交界處的邊緣,我們的要求是不超過0.5毫米的誤差,這對于吊車司機都是很大的考驗;在焊接階段,我們堅決不允許出現夾雜氣孔、縫隙不飽滿等現象。”
在27#墩柱工地上,工人師傅們正在進行模板拼接,徐可欣告訴記者,為了保證質量,每個墩柱在模板拼接前都要在旁邊進行一次試拼,達到工程要求后才能正式拼接,如果不達標就要重新修改打磨模板直至達標。
工程建設中,施工單位堅持人歇機械不歇、人休心不休等工作方式,全速推動工程建設,不斷刷新和豐富了“臨汾速度”的記錄和內涵,確保按時保質完成立交橋建設任務。據了解,此項立交橋工程總用鋼量13690噸,橋面預制板2625塊;下部結構采用框架式橋墩和花瓶式橋墩67個、承臺和一字式橋臺75個、鉆孔灌注樁424根。6月5日樁基工程已全部完成;濱河西路高架橋承臺7月1日已完成51個,墩柱12個,第十聯下部結構已全部完成,具備鋼箱梁架設條件。同時,該工程鋼箱梁預制采用工廠化加工,兩個工廠合計進料10420噸,第一聯和第十聯鋼箱梁已加工完成;橋面預制板完成1024塊。濱河西路高架橋預計9月20日安裝全部完成,橋面預制板于11月15日全部完成,主體將于12月20日完工。
記者 楊琦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