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現在真真漂亮,往后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這來之不易好環境!”仁義新村的加建榮帶著孩子在村里的藝術墻前邊拍照邊開心的說著。5月23日,應尉莊鄉掛職副鄉長侯亞君邀請,山西管理職業學院藝術系的師生們為這里的18面墻進行彩繪,給這個村子打造更濃厚的文化氛圍,為百姓生活增添更炫麗的色彩。
鄉寧縣尉莊鄉仁義村地處地質災害滑坡區,群眾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飲水困難。脫貧工作開展以來,鄉寧縣結合村情實際新建了仁義新村,共安置了84戶270人。經過兩年建設,仁義新村的水、電、路、網全通,實現了空氣能集中供熱。為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發展鄉村文化,該村除發展普通農業產業外,還將新村周邊的一百多畝土地開發成了果蔬采摘園,積極打造鄉村旅游文明新村,努力推動服務業和新型農業協調發展。
此次文化墻的繪制,就是仁義新村提升鄉村形象的一個重要環節,為此村支書曾向多個廣告公司進行咨詢,可費用讓他們無法承受。侯亞君了解情況后向自己的“娘家”山西管理職業學院尋求幫助,學院迅速派出精通墻壁彩繪的藝術系師生趕來支援,師生根據村情實際將18面需要彩繪的墻分為黨建、鄉村振興和網紅墻3個特色版塊,特別是采摘園旁邊的網紅墻,圖案親民,構圖精致,3D效果逼真,為該村下一步的采摘園開園和鄉村旅游發展做好了基礎,也得到村民們一致叫好。
這只是山西管理職業學院在當地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2017年9月開始,該學院選派侯亞君等兩名干部到鄉寧縣尉莊鄉掛職,到當地后,他們每天翻山越嶺,進村入戶,深入走訪群眾,掌握基本信息,精準制定政策,扎實進行落實,在碰到特殊困難的時候,總是請“娘家”支援。2018年7月,該學院派出的志愿者小分隊用2周時間幫助全鄉21個村委完成了脫貧攻堅檔案整理和歸檔工作;9月,藝術系小分隊到該鄉天池為新村繪制了7面文化墻;9月下旬,藝術系的師生對鄉政府對面近兩層樓高的墻面進行了彩繪;10月,思政部講師為全鄉的老師們送去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道德講座;11月,財會系和信息系的師生們幫助該鄉對全鄉產權改革中的清產核資數據進行梳理并錄入……師生們的服務熱情和專業能力,讓廣大村民和當地干部連連稱贊。
“每當碰到自己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學院都會全力挺我,每回看到師生們的身影出現在尉莊的山頭,我就知道,我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說起在尉莊的掛職經歷,侯亞君顯得特別自豪。
(黨馮亮 李 豐)
責任編輯:鄭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