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在鄉寧縣,無人不知云丘山,無人不識張連水。而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山西杰出企業家由“黑”轉“綠”的第一次轉型嘗試是在大山之中,是以翅果油樹這種與恐龍同時代的特殊植物為基點起步的。
199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煤焦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連水聽山西師范大學的幾位專家說山西有一種樹叫翅果油樹,全身是寶,不但可以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綠化環境,同時也是強身健體的補品,只是已經瀕臨滅絕了。張連水隱約覺得幾位專家描述的那種樹,在家鄉好像見過。那時候的張連水正在考慮企業轉型,他用心記下了這種樹的特征,回到家鄉去尋找。
幾乎走遍了鄉寧縣的每一寸土地,張連水見到上年紀的老人就問。
“探訪過程中,張連水聽說這種樹在鄉寧叫‘層壺’,一般是給產婦吃用來補身體,把翅果打破,果仁取出來進行粉碎、熬制,浮上來的這層油就是精華部分。”山西琪爾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產區經理王鄭坡還原當時尋找翅果油樹的故事。
2000年,山西琪爾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成立,這是一家以純天然珍稀翅果為原料的高科技生物工程企業,集科技研發、經濟林建設、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這個名字有‘琪天下人幸福安康’的企業愿景,這是當時董事長張連水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提出的一個想法。”王鄭坡說張連水身上有很強烈的晉商文化烙印,一種沉重的社會責任感,在其他人還在享受著山西煤炭經濟的剩余價值時,張連水就已經開始謀求事業轉型,尋找有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
由于翅果油樹對生產環境要求非常嚴苛,只生長于晉南呂梁山、云丘山等海拔800米到1500米之間的無污染的山里,因此瀕臨絕種,目前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為了拯救這一瀕臨滅絕的翅果油樹,并最大限度地研究這種植物的藥用保健價值,17年來,琪爾康在生態效益研究、繁育和品系篩選、種植技術研究推廣、病蟲害防治、藥用價值研究、產品研發六大方面開展對翅果油樹種的保護、研究和開發。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摸清野生翅果油樹的分布區域、種群分類、特征特性,制訂出翅果油樹保護、開發技術路線與具體實施方案。”琪爾康研究所部門經理任晉平說,“先有保護再談開發,在第一步工作成功完成后,團隊開始利用豐富的種質資源,經過十多年海選發掘、優中選優、嫁接繁育,選育出了一批適合當地生態條件的優良株系、品系,實現了翅果油樹良種選育史上的‘零的突破’,其中重點育種、推廣15種;從2010年起,又向‘高油’‘高維’‘高硒’品質選育方向拓展。”10余年的潛心研究過程中,研究所成員總結出翅果油樹育苗技術,包括種子直播育苗法、沙藏育苗法、扦插育苗法、水培育苗法、嫁接無性繁育法。制定了一套種子育苗、林地規劃、移栽定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一整套操作技術規程,發現翅果油樹害蟲48種、益蟲13種,初步勾勒出“翅果油樹害蟲與益蟲生物圈”,并對危害生產較大的“四蟲四病”,探索出對應的綜合防治技術路線。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6年山西琪爾康生物制品公司被評列為山西省高新技術企業、2008年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龍頭企業、2009年被確定為省級“513工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2011年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項目、2012年被山西省農業廳確定為“第一批山西省特色農產品產業支撐項目”……這是企業優秀品格的結晶,琪爾康以心懷天下蒼生的“大愛精神”,用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打造出世界民族健康品牌。
記者 安月琦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