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2015年以來,鄉寧縣緊緊抓住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機遇,以“山上治本、身邊增綠”為思路,以產業富民、林業增效為抓手,科學合理布局、放活營林機制,多舉措力促全縣林業工作再上新臺階。
圍繞思路,迅速掀起造林綠化新高潮。去年以來,該縣通過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連片推進”和“整合資金、互相銜接、相互配套”的工作舉措;堅持整山系整流域推進,達到造一片成一片的效果;堅持經濟林與生態林相結合,封山育林與植苗造林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造管結合”的營造林機制“四個堅持”,鞏固了造林綠化成果,全面高質量地完成了2015年度營造林綠化任務。其中,2015年全縣共完成封山育林任務1萬畝,完成營造林任務3.57萬畝,與目標責任制考核任務比較,超任務36%;石景山林場實施的中央財政森林撫育項目任務0.3萬畝順利落實;按照“適度調整、相對集中、便于管理、總量相對穩定”的原則,確定了集體和個人公益林36.06萬畝,涉及管頭鎮、昌寧鎮、棗嶺鄉、西坡鎮、西交口鄉5個鄉鎮86個村委,生態公益林管理逐步規范;按照“道路有綠帶、街心有綠地、廣場有綠蔭、庭院有花果”的“四有標準”,完成棗嶺鄉嶺上村、西交口鄉南塔村、雙鶴鄉紅凹村三個改善人居環境園林村綠化任務;以全縣公路、鄉村道路等主要交通干線的通道綠化為重點,完成義務植樹35萬株,其他植樹30萬株。
把握抓手,促進生態林業產業大發展。近年來,該縣按照“核桃產業主導、若干特色并進”的發展思路,“因地適宜、適地適樹、集中連片”的原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引導扶持龍頭企業,積極鼓勵專業合作社,主導產業逐步實現規模化、集約化。截至目前,全縣新發展核桃12.8萬畝,總量達到15萬畝。在主導產業的帶動下,翅果油、雙季槐米、玫瑰等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特色明顯。2015年,該縣推行龍頭企業帶動戰略,大力實施核桃干果經濟林提質增效綜合管理技術示范項目,先后實施了雙鳳祥農業綜合開發公司3萬畝百萬株核桃基地和棗嶺鄉嶺上村委核桃基地兩個項目區,實施面積共6000畝。通過該項目的典型示范帶動,調動了廣大群眾栽核桃、管理核桃的積極性,實現提質增效強產業、示范帶動齊發展、林業發展促增收的效果。2015年全縣林下經濟產值130萬元,林業總產值達到25560萬元。
突出保障,逐步形成護林保綠新體系。該縣始終堅持把“三分栽七分管”的管護意識貫穿于林業工作的始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項森林資源管護制度和辦法,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護林保綠體系。在森林防火工作上,該縣重點從隊伍建設、物資儲備、火源管控、隱患消除四個方面抓起,去年以來,縣財政先后撥款100余萬元,為森林消防專業隊購置了風力滅火機、高壓氣霧水槍等消防機具、器材;在各鄉鎮、林場組建成立了相應的森林防火半專業隊伍和防火物資儲備庫;通過森林遠程視頻防火監控點和護林員、重點林區村防火信息員隊伍,切實抓好野外火源管理;對農林交錯區50米范圍內的作物秸稈、雜草進行了集中清除,最大程度降低火災發生幾率。在林業行政執法上,嚴把各種關口,保護林地資源,并積極開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2015年以來,該縣森林公安派出所先后查處林業案件24起,切實起到了震懾犯罪、教育群眾的良好效果。在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上,完成集體林確權面積106.3萬畝,累計發放林權證19406本,全面完成了主體改革任務。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上,及時對森防站的基礎設施設備進行采購配置,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同時,針對性地對油松、速生楊、柳樹、國槐等進行重點防控,對全縣所有核桃樹進行石硫合劑涂白、噴藥,去年,該縣森防四率全部達標,全縣未發生一起林業病蟲害疫情。在封山禁牧工作上,采取以制度建設為基礎,責任落實為保證的保障模式,打好建立長效機制的基礎;以輿論宣傳為導向,教育引導為原則的宣傳模式,營造強勁的輿論氛圍;以基礎工作先行,突出專項整治的管制模式,保障工作成果;以依法禁牧為根本,打擊獎懲為手段,常態化發展為目的的監管模式,確保封山禁牧工作取得實效。(王東星 黨馮亮)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