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人生最美好的歲月,四座普通的越冬式溫室大棚,每年五百萬訂單式生產的優質種苗,這就是襄汾縣古城農技推廣中心站站長劉國華的付出與回報,他說,為了鄉親們能在現代農業的路子上起步更早、走的更遠,我為我的選擇無怨無悔。
春節期間,劉國華依舊一如既往忙碌在他的育苗基地的大棚里,一棵棵種苗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茁壯成長。自2004年劉國華創建全縣唯一一家蔬菜育苗基地開始,十年來,基地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年育苗500萬株、全市最大番茄育苗基地,小小的種苗在他手中成為“大事業”。
艱難轉型“筆桿子”轉做“育苗人”
1995年,農學專業畢業的劉國華懷著一腔熱情回到家鄉,開始在襄汾縣農業局工作。1998年,曾日本進行農業研修。劉國華本以為從此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大干一場。然而,現實總跟理想有差距,1999年,他被安排在辦公室撰寫材料,在辦公室一干就是3年。2001年,劉國華安排到農業局下屬企業經營農資,自負盈虧。
從辦公室抓筆桿子,到門市部站柜臺賣農藥,劉國華的生活全部歸零,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他一個人既要進貨,又要賣貨,還要送貨。沒白沒夜操勞辛苦,卻因為經驗不足而慘淡收場。然而,就這么為命運屈服嗎?劉國華不服氣,他要在他擅長的農業領域里創出一片天。
一次,劉國華偶然在山東壽光接觸到穴盤基質培育蔬菜種苗技術,這讓他非常興奮。蔬菜集約化育苗是蔬菜產業化發展的重要環節,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襄汾縣是蔬菜大縣,集約化育苗對農業調產、農民增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襄汾本地的大棚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這種育苗方式不正是自己一直尋找的嗎?劉國華果斷決定,要在育苗事業上有一番作為,一回到襄汾,他就著手準備建大棚。
白手起家 集約化成就大事業
雖說有了一絲曙光,但要做成談何容易。劉國華沒有資金,只有賣農藥欠下的外債;沒有技術,集約化育苗在壽光也剛剛興起,在當地更是一片空白;沒有市場,菜農習慣自己買籽育苗,沒有買苗的習慣。但劉國華憑著自己的職業敏感,看準了集約化育苗是蔬菜產業發展的方向,義無反顧地向前走。
建棚沒有錢,就硬著頭皮借,2004年,他只建成了一個簡易大棚,自己鉆研自己干;買設備沒錢,買種子沒錢,就厚著臉皮借;不懂技術,就多方聯系,虛心請教,掌握育苗的操作流程。沒有暖棚,只能抓住光棚育苗的有限時間。正是7、8、9月的高溫季節,中午塑料大棚里的溫度在40℃以上,甚至達到48℃,對種苗生長極為不利。由于設施簡陋,只能靠人工噴水來降溫。
每天中午的“高溫桑拿”是他的必修課,他光著膀子,穿著拖鞋,像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一樣在大棚里干活。“大學生當農民了”,村里人議論紛紛,有人勸他:“娃,你再沒別的干得了,怎么當起農民了呢?”劉國華只能自嘲地說:“我是高級農民。”他心里卻憋著一口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搞農業當農民照樣能干一番事業。經過幾年的摸索,他不僅全面掌握育苗規程,還因地制宜地用土辦法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他撰寫的《番茄簡易工廠化育苗技術》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國蔬菜》上,得到社會好評。
2005年8月,劉國華的育苗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然而育好的苗賣不出去,又成為困擾他的問題。他白天在育苗基地干活,晚上到農民家里一家一戶的座談,又是承諾又是打包票,甚至免費試用種苗。因為講信譽,質量高,價錢低,售后服務好,他的種苗逐漸贏得了群眾的信任,訂單一年比一年多。
“集約化育苗的好處是苗子整齊、健壯,成活率高,我這里一株苗按品種賣七毛、一塊錢,就是在種子價錢的基礎上加三毛錢,老百姓花錢少,又省了自己育苗的麻煩,所以慢慢大家就接受了。”劉國華說,“我們現在一年四季都有苗子,我們的種子都從正規廠家買來,出芽率能達到90%。靠誠信和質量,我們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闊步前行 小產業迎來新契機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創業,劉國華迎來事業發展的新契機。2012年,劉國華積極申請上級資金120萬元,組織實施襄汾縣蔬菜集約化育苗場建設項目,擴建日光溫室4棟、拱棚2棟,育苗設施達6000平方米,由于準備充分,僅用5個月就完成項目建設,當年投產,當年見效,并順利通過省、市驗收,受到上級領導好評,多次代表全縣迎接各級領導前來觀摩。
新建的育苗基地投入使用,進一步提高了種苗供應能力。年育苗量從當初的幾萬株到如今的500多萬株,從當初的一茬苗到如今的周年生產周年供應,除了供應本地市場,還銷往侯馬、翼城、浮山、洪洞等周邊縣市,在全市范圍都有較大影響力和知名度。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一棵種苗可以改變傳統種植模式。劉國華多次受到上級部門表彰。但劉國華知道,改變來之不易,這條路走得太慢了。集約化育苗僅僅是產業化鏈條上的一個環節,離現代農業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為此,他組織成立襄汾縣美特佳蔬菜種苗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擁有成員154戶,注冊資本125萬元,自2004年以來就致力于集約化育苗的推廣,是全縣唯一一家,也是全市育苗最早、數量最多、效益最好的蔬菜集約化育苗基地。目前,合作社已建成育苗設施6000平方米,周年生產周年供應,每年向社會培育優質蔬菜種苗500萬株,全部是訂單生產。除供給本地市場外,還銷往堯都、洪洞、翼城、侯馬、浮山、大寧、吉縣等周邊縣市。引進、推廣的齊達利、思貝德、金明珠等番茄品種已成為襄汾縣蔬菜大棚主栽品種。
2014年,合作社申報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獲農業部頒發《無公害農產品證書》,還被山西省蔬菜產業協會授予“2014年度優秀服務單位”。
然而,劉國華并不止步于此,集約化育苗只是他創業的起點,下一步,他還要擴展延伸服務鏈條,提供產中的技術物資服務、產后的加工銷售服務等,完成他現代農業的宏偉目標。 通訊員 鄧文斌 沈宗珍
責任編輯:柏東麗
上一篇: 襄汾法院節后收心充電忙
下一篇: 襄汾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