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訊(記者 侯津剛 劉亞男 楊江濤)9月19日,由中央網信辦、文化部指導,省委宣傳部、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辦,黃河新聞網承辦的“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采訪活動來到了平遙古城,來自全國70余家網絡新聞媒體走進中國推光漆器博物館,領略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的獨特韻味。
作為我國四大漆器之一的平遙推光漆器,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以其獨特的手掌推光著稱天下。平遙推光漆器用料考究,工藝獨特,漆面光亮如鏡,手感細膩滑潤,耐熱防潮,經久耐用,具有很高的使用和觀賞價值,堪稱中國漆器一絕。據《平遙縣志》記載,唐開元年間,平遙推光漆器基本形成地方特色,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清末,平遙城內推光漆器店鋪達14家,產品出口英、俄、馬來西亞等國。
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山西省委、省政府重點扶持的文化項目之一。 1958年,平遙推光漆廠成立后,平遙推光漆器的發展由分散的個體經營發展為專業化生產。但是進入新世紀,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推進,原平遙推光漆廠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破產倒閉,導致平遙推光漆器近年來不得不開始分散經營,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特別是以天然大漆為原料的推光漆髹飾技藝逐漸萎縮,使得這一傳統工藝處于臨危狀態的負面影響日漸凸顯。
為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在省市縣的倡導與支持下,平遙煤化(集團)公司在主業做強做大、轉型跨越之際,于2012年購買了原國有破產企業平遙第二針織廠,整合社會資源,注冊資金2000萬元,組建了平遙縣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投資2.23億元,建設了集“生產銷售、展覽收藏、研發培訓、旅游觀賞、創業孵化、文化傳播、跨界融合、漆樹栽培”于一體的多功能、高品位的平遙推光漆藝文化產業創意園。目前,該創意園已初步形成了“一館一園十大基地”(中國推光漆器博物館、漆樹種植生態園、傳統手工制作基地、國際型漆藝大師創作基地、文化旅游商品基地、全國工藝美術院校實訓基地、大漆使用推廣基地、創業孵化基地、漆藝文化體驗基地、研發培訓基地、國際型漆藝展覽基地、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總體布局,被山西省命名為“山西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016年,漆器博物館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推光漆器博物館”和以唐都為龍頭的“中國推光漆藝之都”。
責任編輯:王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