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銘刻在自己腦海中的安澤印象,多是種糧大戶、綠化模范、和川佳釀、區域生產之類;而現如今,又疊加了諸多鮮明的元素:“三和”精神創造和諧奇跡;生態建設堪稱三晉之最;財政收入突破十億大關;法治文化亮出特色品牌;中國綠色名縣、全國綜治先進集體、中國特色魅力百強縣、全國法治縣創建先進集體等一項項榮譽,無不為安澤這顆太岳明珠增添了更加璀璨的光輝。
當我們審視安澤猶如浴火鳳凰般騰空而起的歷程,探究其社會穩定、經濟猛進、生態優化、人氣旺盛的秘訣時,自然就會把目光聚焦在“法治安澤”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果上。是法雨普降滋潤了和諧之花,是法魂彰顯夯實了平安之基,是法治先行蓄積了跨越之力。歷任縣領導率先垂范、戮力同心,凝聚隆禮重法之精髓,沉淀法律文化之底蘊,凸顯法治建設之特色,加快依法治縣之進程,用突出的政績和良好的口碑,詮釋了“抓法治就是促和諧、促進和諧就是興法治”的理念。
安澤興法治,特色鮮明。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荀子的故里,安澤縣的決策者們大力弘揚荀子“隆禮重法”的法治思想,將荀子文化看作是加快法治建設的制勝法寶。縣委、縣政府連年舉辦中國(山西·安澤)荀子文化節,通過祭荀大典、高層論壇、攝影大賽、書畫筆會等活動,全景式展現荀子文化的恒久魅力,推動荀子文化走向更為廣闊的國際國內舞臺。組織編撰了《后圣荀子》電視劇本,在中小學開設了《荀子》地方課教育,利用媒體和文化站館的宣傳優勢,多形式、深層次、全方位地營造富有荀鄉特色的法治文化。在法治安澤建設中,借鑒荀子“引法入禮、禮法統一”的思想,全縣農村在文化休閑廣場修建“說法墻”,常年宣傳村規民約和公民道德內容;組建不同層次的普法小分隊,將法律知識融入戲曲、歌舞、小品,于農閑時節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常年開展法制講座、知識競賽和各類培訓,促進了全民法律素養的逐步提高。安澤推行依法治縣與以德治縣相統一的經驗,在《法制日報》進行了專門報道。
安澤興法治,特點突出。維護一方平安是法治建設的首要之義,也是評判一個地方依法治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安澤縣歷任領導在法治建設中,始終堅持以民心為天,以民安為重,把民意作為第一信號,把民生作為第一準則,精心實施了大調解工程。通過鄉、村、組和“十戶聯合”四級調解組織,根據事件的輕重緩急和矛盾糾紛的等級,分級分層,確定責任,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鄉、大事不出縣,切實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維護了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該縣不斷加大法治投入,加強硬件建設,先后投資260余萬元,在全縣104個行政村全部建起了高標準的民調工作室,總面積達到2500余平方米,做到了場地、牌子、人員、制度、臺賬“五落實”,辦事流程、服務內容、接待職責、監督電話“四公開”,人力、財力、物力“三到位”,將基層依法治理措施落實到了每個責任人頭上。與此同時,還十分注重典型引導,開展了多領域、多層面的評先創優活動,加快推進依法治縣創建和諧進程。在縣直部門單位評選“十大杰出法治人物”、“重視法治、共創和諧十大優秀領導干部”和“依法行政十佳單位”;在每個鄉鎮,開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人民調解示范村”、“和諧建設示范村”創建活動;在各工作崗位評選“十大模范員工”。通過開展上述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干部職工和農民朋友關注法治、參與法治的積極性,增添了興法治、促和諧的有生力量。
安澤興法治,特效贏人。經過從“一五”到“六五”的普法宣傳教育,勤勞、樸實的安澤人,不斷弘揚光大荀子思想,將法治文化與傳統文化完善融合,將法律知識與鄉土文化有機結合,崇法興德,創造了縣域內穩定和諧的驕人業績:全縣連續6年沒有發生一起群體性越級上訪事件,無一起群體性糾紛激化民轉刑案件發生,94%的行政村22年沒有發生刑事治安案件。和川鎮沁河莊村有120余戶近500口人,63年來保持了刑事治安案件為“零”的紀錄,成為全縣和諧發展的典型代表,為我們解讀“安澤現象”提供了有力的范例。喜聞今年以來安澤縣一個個重點工程上馬,一項項惠民措施出臺,經濟實力一天天增強,投資環境一天天優化,我們更加期盼法治安澤建設隨之實現新進展,取得新成果。
省委依法治省領導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省司法廳長王水成在安澤調研后,感慨地說:“法治安澤建設有一套符合縣情、權職明確、切實可行、富有成效的工作機制;有一個認識上高度、工作有力度、治理有硬度、覆蓋有密度的治理安澤的工作局面;有一批懂法守法、依法執法、文明執法、科學執法的法治安澤隊伍。我們依法治省辦和司法廳要全面總結、廣泛宣傳、積極推廣法治安澤的經驗。”重溫領導對安澤的高度評價,我感到一種沉甸甸的責任壓在肩上,那就是盡己所能,為“法治安澤”建設鼓與呼!并由衷地希望,所有的共和國公民都能像安澤人那樣,盡情享受法治陽光,快樂地耕耘,幸福地生活著。
(蓋建忠)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