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是一對離休老干部,老革命。
父親今年八十七歲,母親八十五歲。雖說他們如今耳聾、眼花,一天天在變老,但只要他們健在,我們的家就在,家在,我們做子女的就是幸福的孩子。
我的老家在抗日根據地山西省沁源縣郭道鎮,父母親幼時同在鎮上的介神廟小學讀書。由于日寇多次燒殺掃蕩,家和學校被燒毀,他們斷斷續續地讀完小學后,父親考入我黨培養干部的太岳中學,母親考入我黨設在山西陽城的財經干校,雙雙走上革命道路。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結緣于包辦娃娃親的父母親,由懵懂少年到結為夫妻,養兒育女,風風雨雨共度了五十年金婚,六十年鉆石婚,并將共同迎來七十年白金婚。
父母親都是老黨員,一輩子忠心耿耿,兢兢業業,無私地為黨工作。
父親在某縣當公安局長期間,我正好參加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工作隊在那里下鄉。公社一位女團委書記生了孩子,根據政策是可以上城市戶口的,正巧我們去縣城開三干會,同志們就叫我去找一下父親,盡快給孩子報上戶口。我滿懷信心地去父親辦公室,對他說明來意,父親當頭就潑過來一盆冷水,他說:“辦戶口你去戶籍室去。”這件事讓我很沒面子。父親就是這樣,對自己的兒女也不會利用職權辦任何事的。
父親在外事辦工作期間,為了解決歸僑的工作生活等困難,經常騎著自行車去各有關單位協調,用很短的時間在全區落實僑務政策,平反了冤假錯案,并在深圳建立了僑務工作的聯絡窗口,做了許多實際工作。為此省僑辦、地直黨委先后四次授予父親先進模范的光榮稱號。逢年過節,有些歸僑帶著禮品到家里表示感謝,父親總是拒收。
母親是個有魄力,有能力的干部。在工作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見榮譽就讓,見困難就上。
每次有漲工資的機會,她總說自己工資高主動把名額讓給其他低工資的同志。在改革開放中,她能沖破舊的思想束縛,與時俱進,敢想敢干。離休后還提筆投稿,揭露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在我家鄉犯下的滔天罪行。
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不忘共產黨。雖然父母已離休多年,但他們時常關心國家大事,積極為災區捐款捐物,為家鄉獻愛心。母親每年應繳黨費一百余元,2011年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時,母親為了慶祝黨的生日,決定從那時起每年要主動多繳黨費,建黨九十年就繳九百塊,而且還要每年遞增,有人勸她按規定繳就可以了,她還是執意要繳九百元,她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咱家的幸福生活,我們能活到八十多,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是享共產黨的福,做人不能忘了本,只要我活一年,就按九百塊繳一年黨費。”父母親一生清正廉潔,忠于自己的入黨誓言。作為他們的女兒,我為之驕傲。父母沒有給我們姐弟安排一份清閑、掙錢多的工作,也不會給我們留下什么財產,但我們在父母的教育下都在努力、積極、向上的生活著。我們秉承家訓:誠信待人,勤儉持家,忠厚傳家。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生活,兢兢業業工作。
快樂地生活在祖國各地,享受著老一輩革命者奮斗得來的和平生活。
感謝父母親給我們生命,給我們愛,給我們受教育的機會,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祝父母親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strong>鄧立華)
責任編輯: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