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山西北部的右玉縣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八路軍120師在右玉成立右山朔懷抗日救國委員會和右玉縣抗日救國委員會,創建了敵后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僅1948年全縣就有1206名青年參軍入伍。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右玉干部群眾75年接續奮斗,一張藍圖繪到底,鍥而不舍植樹造林,堅持不懈防風固沙、改善生態,將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鑄就了寶貴的右玉精神。
今天,走進右玉,處處皆為林海;放眼右玉,滿眼盡是綠色。57%的林木綠化率,近170萬畝的人工森林,99%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空氣質量優良率近100%……綠色、生態已成為右玉高質量發展最堅定、最踏實的“底氣”。
優良的生態資源,為右玉發展生態康養產業提供了寶貴資本。“我是和朋友從河北過來的,感覺這邊民宿環境特別優雅。”國慶假日期間,在右玉縣長城一號生態藝術營地露營的內蒙古游客何曉艷開心地說。去年,從外地返鄉創業的右玉人武鵬投資完善二十五灣村周邊基礎設施,并整合戶外露營、鄉村體驗等資源,打造了長城一號生態藝術營地,高峰期一天可以接待3000人左右,年收益近100萬元。
近年來,右玉縣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持續推進文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形成“三條精品線路”(紅色右玉精神研學游、綠色生態休閑康養游、金色西口文化體驗游)為牽引,“三張文旅名片”(紅色文化、西口古道、玉龍賽馬)為支撐,“一城一衛一樞紐”(右衛古城、威遠衛、縣城旅游綜合接待樞紐)、“一口三帶一集群”(西口故里、萬里長城與蒼頭河交匯處——千年雄關殺虎口,環縣城運動體驗帶、蒼頭河濕地康養體驗帶、一號公路長城文化體驗帶,古堡鄉村旅游集群)為基本布局的文旅康養產業發展新格局,加速打造全方位、高品質、特色化的身心怡養寶地和全國知名旅游目的地。“近年來,我們先后引入民間資本2億多元,新建南山美郡生態度假區、中陵湖郊野公園、長城一號生態藝術營地、桃花源生態休閑產業園等文旅康養項目,并統籌右衛藝術糧倉、紅旗口帳篷營地、殺虎口田園綜合體生態觀光旅游項目,實現不斷豐富鄉村旅游體驗場景、延伸文旅產業鏈條的目的。”右玉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劉繼珍說。
得天獨厚的優良生態,賦予了右玉農牧產品一流的品質。右玉也先后獲得全國小雜糧基地縣、全國沙棘產業建設重點縣等稱號,是全省唯一的半農半牧縣、全省唯一被列入國家優良家禽地方種質資源名錄縣。
9月27日,在右玉玉羊肉業股份有限公司產業園區的廠房里,工人們正在進行裝修作業。該公司董事長云澤國介紹,由該公司投資的生態羊全系列食品綠色加工技術改造項目,預計11月底投產。項目年可屠宰羊100萬只、年分割羊1萬噸、深加工羊肉系列產品3000噸。“作為我省規模最大的羔羊肉加工生產企業,在今后的經營中,我們將進一步做強‘右玉羔羊肉’這塊金字招牌,努力提升高端羊肉市場占有率。”云澤國說。
依托玉羊肉業、祥和嶺上、中大科技、塞上綠洲、圖遠實業等“鏈主”企業,右玉縣聚焦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不斷加快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群化發展。如今,右玉已建成運行生態羊產業鏈全程溯源系統,正全力加快生態羊特色專業鎮建設。全縣新建存欄量和出欄量3000只以上的生態羊養殖場8個,萬只以上生態羊養殖場1個,養殖戶實現人均增收6000元。
每到秋季,右玉漫山遍野都是黃澄澄的野生沙棘果,如今,右玉沙棘保有面積28萬畝,已發展起12家沙棘加工企業,產值2億元。“我們將深入實施12.5萬畝低產低效沙棘林改造工程,力爭把沙棘果采摘量提升到8000噸,產值達3億元以上。同時啟動中國沙棘產業示范園建設,籌建右玉縣沙棘功能食品研究院,研發沙棘保健品、藥品、沙棘黃酮等產品。”談及沙棘產業發展前景,右玉縣縣長石生華說。
邁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展望未來,右玉縣將銳意進取、奮勇爭先,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美麗幸福新右玉,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右玉新篇章。
本報記者袁兆輝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