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前三季度,山西省臨汾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73.3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多排在全省前列。區位、資源、產業結構均不占優勢的臨汾,為何能逆勢而上?“全市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主要得益于大量重點項目招商落地、建設投產。”臨汾市統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數據顯示,2023年1—10月,全市累計簽約項目175個,總投資1323億元。
強招商,招新招大招強
投資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三、四線城市穩投資,關鍵之一在于能否有效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不夸張地說,您在市面上看到的冰箱、空調,都有可能會用到我們的壓縮機產品。”在山西華翔集團車間里,副總張凡底氣十足。這家創立于1999年的企業,是裝備制造行業“隱形冠軍”,其智能家居壓縮機核心零部件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是工信部認定的“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依托壓縮機鑄件基礎,洪洞縣重點引進以風機、蒸發器、冷凝器、節流部件、溫度控制器等為代表的零部件生產企業,補齊白色家電核心零部件缺失環節;招引白色家電生產的塑料、鈑金和玻璃配套件等相關企業,完善白色家電產業鏈。目前,洪洞縣白色家電專業鎮已引進西安慶安、臺灣瑞智泵浦組裝業務,力爭到2025年專業鎮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我們強化產業招商,重點圍繞產業升級和產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實施產業鏈條的整體引入;同時,鼓勵以商招商,吸引與其有業務往來、產業對接的商人來臨投資。”臨汾市工信局局長常立智說。
有所為有所不為,臨汾市在招商引資中,圍繞精品鋼、綠色焦化、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氫能等7條重點工業產業鏈,建鏈、補鏈、強鏈,招新、招大、招強。投資47億元的中聯恒創光電新能源產業園已經封頂,投資5億元的晶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投產……2023年以來,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保持較快增長,1—10月,同比增長7.4%。
優環境,項目落地“加速度”
“我們這個項目從確定土地成交到施工許可證辦完,只用了37個工作日。”中聯恒創總經理郭棟說。在中聯恒創施工現場,來回轉動的塔吊,正助力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項目占地303.86畝,以光電、新能源、智能制造產業為主導。郭棟介紹:“選擇落戶臨汾,關鍵在于‘快’,‘凈地’拿得快、‘四證’拿得快。”據介紹,通過全程網辦、部門聯動、信息共享、聯合驗收等方式,當地有關部門對光電新能源項目部分事項進行了“并聯”辦理,多個事項同時受理同時辦結;“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組合拳,對項目免費提供從簽約到竣工“一條龍”全程代辦服務,最大限度幫助企業減環節、減材料、減成本、減跑動。臨汾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局長張寧紅介紹,“重大的審批事項,局務會隨時召開,不拖、不攢、不定期,加班加點,審批證件當天發放。”全力提升企業準入退出便利度,注冊登記即辦即結,公章刻制立等可取,企業開辦最快實現2個小時內辦結,個體工商戶“智能秒批”;對大型連鎖藥品企業《藥品經營許可證》核發試行“先證后核”;協調6家市政單位建立“一窗式”受理模式,在5個工作日內為項目單位辦理完成“一站式”市政報裝……截至目前,臨汾市經營主體總量超45萬戶,經營主體總存量名列全省第三。
當好“服務員”、做好“店小二”,臨汾各級領導靠前服務,以務實的作風見行見效。截至2023年12月9日,全市縣(市、區)、開發區(產業集聚區)主要領導外出招商519次,赴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25個省(市、自治區)對接了700余家企業、商協會及科研院所,共推動149個項目簽約,總投資額約823.3億元。 (原載1月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民日報記者 何勇 人民網記者 趙芳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