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曲縣大盂產業新城建設區,一個個緊張作業的施工項目,塔吊林立、挖機轟鳴、工人們來往穿梭……
9月27日,“‘晉’彩向未來”暨“向山西出發”全國網絡名人山西行活動來到了最后一站,一同參觀了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太原區)運營中心,近距離感受這里建設的“速度與激情”。
太原與忻州地域相鄰、歷史相承、人文相通、稟賦互補,具有一體化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建設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構建‘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布局、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布局、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的重大舉措。”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太原區運營中心副主任王向正為記者們介紹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相關背景。
按照“一年見效、三年成形、五年成勢、十年成城”步驟,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太原區搶抓雄忻高鐵建設的歷史機遇,堅持區域協同發展,強化太原—忻州發展主軸的輻射帶動作用,集聚產業發展空間,打造七大產業集群,構建“一軸兩帶七集群”的開發格局,推動形成“一個啟動區、三個開發區、六個縣(市、區)”的“136”聯動發展格局,不斷提升太原作為山西中部城市群龍頭的集聚擴散效應。
“一軸兩帶七集群”
一軸:連接太原和忻州兩市的區域發展軸。強化雄忻高鐵、108國道區域發展軸,構筑融入京津冀和雄安新區的大通道。
兩帶:延伸太忻區域發展軸,形成東、西兩條產業發展帶,帶動沿線產業板塊聯動發展。
七集群:打造七大產業集群。依托陽曲-尖草坪-古交、杏花嶺-迎澤-萬柏林兩大組團發展基礎,點面結合,布局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信息技術、綠色能源、現代服務、生態文旅休閑、現代都市農業七大產業集群。
“136”聯動發展格局
“1”即大盂啟動區引領發展。大盂產業新城率先發展,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延鏈”發展,打造成為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的集聚區、引領山西中部城市群北引擎的先行區、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長極和實現高品質綠色宜居發展的新典范。
“3”即三個開發區特色發展。中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山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陽曲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堅持產業特色錯位發展。中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產業,加速對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區產業轉移,謀劃申報國家級開發區;西山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踐行“兩山”理念,深度挖掘生態、文化潛力,推進全域旅游特色發展;陽曲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推動構建以生產、加工、科研、流通、休閑與服務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
“6”即六個縣(市、區)聯動發展。古交市、陽曲縣、萬柏林區、尖草坪區、杏花嶺區、迎澤區以“有基礎、有空間、有潛力”的產業板塊為主陣地,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圍繞傳統優勢產業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做優營商環境,強化招商引資,因地制宜布局發展七大產業集群。
目前,太忻大道已于七月底竣工通車、太原科創驅動中心主體結構已經封頂、太忻雙碳產業科技園初具雛形……作為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太原區建設的“先手棋”,下一步,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太原區)運營中心要將片區建設成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強引擎、產業集聚主陣地、人才吸附新磁極、開放交流闊平臺、生態維育示范區,全面建成融入京津冀和服務雄安新區的重要走廊,引領全省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