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區各在建項目全部復工,上午8時30分,工作調度會如期舉行。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合成生物產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工程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入園企業項目負責人等圍繞全面復工復產、嚴格疫情防控、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快項目建設等逐一交流情況,部署具體工作。
作為一種具有革命性的新技術,合成生物技術是對傳統化學合成法的顛覆。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區是山西綜改示范區引進行業頭部企業——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合成生物全產業鏈集聚園區,項目一期投資約450億元。“園區自2020年10月啟動建設以來快馬加鞭。去年,一期路網工程已投入使用。今年,凈水廠、污水廠上半年將陸續投入運營,熱電聯產項目年內全部投入運營;凱賽(太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核心項目上半年將陸續進行調試和生產;配套中下游項目正按時序加快建設……園區引領,帶動山西在合成生物全產業鏈集群布局,將大幅提升山西在全國乃至全球中高端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合成生物產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介紹說。
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黨中央賦予山西的重大任務。山西綜改示范區是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南引擎,全省開發區的龍頭。2017年6月、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山西視察,都踏上這片熱土,希望山西“用好這一機遇,真正走出一條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新路”“路子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久久為功,不要反復、不要折騰。希望山西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
親切的關懷、殷切的希望,極大鼓舞了綜改區全體干部職工的信心和干勁。行政審批局局長張小芃每當回想起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時的情形,倍感溫暖和振奮:“沿著總書記指明的金光大道,聚焦‘六新’突破,我們全力打造‘三無’‘三可’營商環境,持續推動一批批大項目好項目落地見效,初步構建了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目前,綜改區已引進了中電科、中科曙光、上海凱賽、中來股份、江蘇厚生等一批技術領先的領軍企業,形成一批帶動力強、潛力大的優質項目,建成全國最大的碳化硅襯底材料基地、人工智能標注中心等。太原富士康成為全省開發區唯一單體超千億的工業產業園。電子信息、合成生物、光伏、現代服務業等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初具規模,新材料、信創大數據、高端裝備制造、通用航空、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新能源汽車等一批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改革創新展廳,一件件展品科技范兒十足。近兩年來,已有600批次14796人前來參觀學習,切身感受“六新”的最新成果。其中,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系列產品填補了國際空白。2018年,該公司聯合復旦大學、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于全球首次生物合成的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并實現了規模化生產,使我國率先進入“人源化”新材料時代。2021年6月29日,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采用人源化膠原蛋白生物新材料開發的終端標志性產品——注射用三類醫療器械“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干纖維”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為相關材料臨床應用及產業轉化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錦波生物與綜改區共建的人源化膠原蛋白產業園一期工程已接近尾聲,即將打通人源化膠原蛋白產業鏈上中下游,形成“基礎研究——小試、中試——創新原料生產——終端產品制造”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集群,努力打造全球最大的人源化膠原蛋白產業園。
2月6日,董事長楊霞早早來到辦公室,公司上下已全面復工,2天后帶隊外出考察洽談的行程已安排好。“從0到1,這一步我們爬坡過坎走了14年。再從1到100,也注定不會輕松。但認準了的路子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夠守得夢想花開。”楊霞堅定地說。
這份堅定和信心不僅源自企業家們對市場規律的判斷和把握,同時源于改革創新釋放出的強勁活力。綜改區成立以來,高效承接省、太原市下放事權1260項,一般企業開辦時間由72小時縮短為1小時,投資項目從立項到竣工審批時限壓減至33個工作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累計“網上兌現”扶持資金53.5億元。“六新”突破形成新標志,新涌現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先進技術產品:晉華爐3.0成功簽訂27個項目56臺氣化爐,天地煤機“防爆柴油機無軌膠輪車”入選第六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名單,爍科晶體碳化硅半導體材料產能國內第一、市場占有率超過50%等。
蹚出轉型發展新路,就是要蹚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綜改區堅定扛起轉型蹚新路的歷史使命,探索建立以服務企業為中心的專業化扁平化垂直管理架構。從建區之初“三化三制”改革到重塑性改革全面剝離社會事務,推動公用事業、創新創業等公共服務職能市場化改革,到最新一輪機構改革強化園區服務、投資促進、科技金融、國資監管等專業職能,實現各項職能事權垂直高效、一體化協同發展;推動干部能上能下,強化薪酬差別化分配,激發職員擔當作為、干事創業動力……綜改區50余項創新經驗在全省復制推廣。2021年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GDP完成861.5億元,同比增長17.9%,創歷史新高;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36%,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武宿綜保區完成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83.7%,在全國148家綜保區排名上升到第37位。
春節期間,建設不停步,生產不斷檔。在瀟河新城項目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3000余名建設者堅守在各自的工作面上。在山西瀟河建筑產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切割聲、電焊聲匯成了激揚的“迎春曲”。目前,瀟河新城所有單體建筑主體結構已封頂,會議中心、會展中心及配套酒店項目將于年底投入使用,產城融合新空間漸次打開。打造數字經濟“山西樣本”,打造“雙創”升級版……先行先試、探索創新再啟程,再發力!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省政府副秘書長、綜改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鋒表示,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總體部署和要求,堅持“走在前、作示范、創一流”的高標準要求,著力理順運行機制、開展先行先試、厚植創新生態、實現動能轉換,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加快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地,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和最佳宜居宜業新區。
山西日報記者 楊彧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