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至7日,我省出現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強秋汛,導致全省76個縣357.69萬畝農作物受災,一些畜禽圈舍倒塌、農田及設施損毀,秋收秋種秋耕推遲。好多市縣農房出現裂縫、漏雨、倒塌現象,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災情就是命令。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會后,省農業農村廳迅速成立農業生產災后恢復和受損農房重建修繕兩個工作專班,及時調度核查災情,科學制定工作方案,分類分區統籌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和秋冬農業生產,加強對受災群眾生產生活情況摸排監測和支持幫扶,堅決防止因災致貧返貧。截至11月5日,全省秋糧收獲進度為97.99%;小麥播種面積占播種任務的88.29%。
專家扎根一線
指導“雙減雙搶”
10月7日、8日,省農業農村廳連續召開黨組會、全省視頻調度會,專題分析研究雨情影響,確定以減災減損搶收搶種(即“雙減雙搶”)為中心開展“三秋”會戰。
分區域、分作物、分類別組織專家會商、制定技術方案、統籌調度力量,及時下撥救災資金。省農業農村廳廳級領導帶隊包市到縣到田,全省農業農村系統3000余名干部和專家在田間地頭開展服務,農業產業體系15名首席專家第一時間到達災情較重縣鄉,分析研判、服務指導,分類分作物制定減災減損技術方案,制定積水地塊排水降漬、農機化作業、小麥晚播和玉米、馬鈴薯、谷子等主要農作物減災減損增收增效技術要點,并通過各種媒體向全省發布,最大限度減少受災損失。
針對積水嚴重地塊,各地組織專家制定排水降漬方案,盡快排盡積水。統籌調度農機作業,成立農機服務隊,搶時收獲播種,加強秋種技術指導,確保應播盡播。山西省果樹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雙減雙搶”工作專家組成員武文卿在祁縣苗家堡村、豐固村果園,實地查看災后梨樹等果樹的受災情況,現場指導群眾做好災后減損技術應用,建議果農在做好及時排水除淤的同時,更多關注養根護根,疏松樹盤,開溝晾根,使果園土壤保持最大程度的通氣狀態……
運城市農業農村局專門組織“小麥延遲播種及秋冬季管理技術培訓班”,邀請省農技推廣總站副站長劉志峰和山西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姬虎太進行培訓授課,并專門拿出100萬元對全市46名糧食規模經營主體代表進行獎補,通過提振大戶的種糧信心,示范引領廣大農戶種足種好小麥。
省農業農村廳強化統籌協調支持,會同保險公司召開保險服務“雙減雙搶”專題會,啟動綠色通道,簡化理賠流程。同時,積極協調各類金融銀行機構發放貸款支持生產恢復和災后重建,積極協調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大收購力度,組織企業、合作社通過省內外各類展會、平臺拓寬銷路,組織開展愛心直播、愛心采摘等活動,促進農產品轉化增值,減少因災損失。
統計顯示,截至11月5日,全省秋糧收獲面積3821.61萬畝,收獲進度為97.99%;小麥播種面積710.77萬畝,占播種任務的88.29%。
關注大棚圈舍
保證農產品安全供應
農田損毀、圈舍坍塌,但全省人民的菜籃子、米袋子不能受到絲毫影響,仍要確保安全足量供應。
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團隊指導受災地區搶收成熟在田蔬菜,動員農戶迅速加固修繕損毀大棚和改種、補種棚內蔬菜。制定受災果園補救技術方案,多渠道協調受災果園裂果、落果的收購和加工,減少因災損失;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扎實做好災后恢復生產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嚴防不合格農產品上市銷售、流向餐桌,確保農畜產品安全供應。
針對因災造成的損失,各地采取多種措施抓緊農業生產恢復。省農業農村廳畜牧與獸醫局抓好畜禽生產、做好生產物資保障,及時協調飼料300噸用于災區日常需求,及時調撥90噸消毒液,幫助養殖戶解決日常消毒難題。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印發《關于做好洪澇災害災后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導養殖場(戶)對6.7萬頭(只)因災死亡畜禽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對養殖場所進行清洗消毒和媒介消殺,有效避免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和流行。
就受災損毀的耕地農田、農業大棚、養殖圈舍等進行調度摸底,分類梳理建立臺賬。制定了災后恢復重建總體工作方案,明確重點任務、工作措施和工作進度。同時,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重點針對風、霜、雨、雪,及時發布預警,加快生產恢復。制定災后蔬菜恢復生產指導意見,會同專家制定《蔬菜設施修復重建技術方案》《畜禽養殖場復產技術指南》《農田損毀工程災后修復重建方案》,各項恢復重建工作加快推進。
在資金上,省農業農村廳會同財政部門下撥農業農村部3500萬元和省政府2000萬元救災資金,資金直撥到縣,用于重災縣加快生產恢復。在全面摸底受災情況的基礎上,分產業分類別逐項測算研判,針對受損嚴重的設施蔬菜、畜牧業、農田設施及晚播小麥用種等重點,正在提出救災補貼意見,爭取更多救災資金、政策和項目,確保災后修復重建加快推進。目前,全省排除農田積水面積173.57萬畝,修復損毀農田38.6萬畝、重建0.21萬畝,修復損毀蔬菜大棚2.63萬畝、重建231.5畝,修復損毀畜禽圈舍35萬平方米、重建1.72萬平方米。
多方共同發力
確保受災農房快速重建
最強秋汛發生以后,我省許多農房出現裂縫,有的甚至倒塌。截至目前,全省排查發現隱患農房17.82萬戶,經安全鑒定實際受損13.81萬戶,其中無安全住房、符合保障政策的受災農戶8.14萬戶。
省委農辦、省住建廳共同牽頭負責因災受損農房重建修繕工作。《關于確保因災受損農房重建修繕質量安全加快各項工作進度的緊急通知》《全省農村因災易地重建農房宅基地審批實施方案》《關于開展脫貧戶、監測戶因災受損農房排查整改工作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印發,對落實包保制度、逐戶建立檔案、確認身份信息、開展公告公示、跟進鑒定、地災隱患排查及評估等任務提出要求,指導各地全面摸排受損農房,同步開展住房安全應急評估,提出維護修理或進一步鑒定的意見。目前,工作重點由排查摸底、安全鑒定、信息比對進入加快重建修繕階段。
省財政廳籌措資金3.33億元支持受損農房恢復重建、受災群眾過渡期生活救助等。會同省應急廳就省紅十字會、省慈善總會收到的4.5億元捐助資金,提出資金分配使用建議。省民政廳向太原、晉中等8個市撥付1.68億元捐助資金、捐贈物資價值8100萬元。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省鄉村振興局等部門提出了十一項具體舉措,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重點加大農戶因災受損房屋修繕重建融資需求支持力度,主動配置和預留專項信貸資金規模,簡化審批程序,提供金融服務保障。省紅十字會啟動“山西暴雨災情專項募捐”,全省各級紅十字會共接收愛心捐贈款物累計8.99億元……
臨汾市率先實施“一戶一檔”制度,精準收集受損農房基本信息,做到一戶一策。運城市組織7家銀行通過暖心貸、商義貸等金融產品發放7196.07萬元,支持1268戶災后恢復重建。受災重點縣介休市采取租住借住集體公房或閑置農房、貨幣化補助等形式,分散安置農房受損農戶。清徐縣全部完成受損農房安全性鑒定,提供農房設計通用圖集、農房建設監理服務、農房建設技術服務“三免費”,標準規范、技術人員、監督管理“三下鄉”,加快修繕重建進度……
截至11月5日17時,全省臨時集中安置點由災情發生后的845個6.9萬人,減少到8個437人。截至目前,全省已完成農房重建修繕3550戶。
記者 王秀娟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