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视频免费在线观看_911精品国产_海外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自拍视频_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黄色片一区二区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搬出一片新天地——我省47.2萬群眾全部遷入新居

2021-05-24 09:09:02 來源:山西日報   瀏覽次數:

  “整村搬遷是解決深度貧困的有效辦法。”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先后來到忻州市岢嵐縣趙家洼村和宋家溝新村,肯定整村搬遷是解決深度貧困的有效辦法。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來到大同市云州區坊城新村這個移民搬遷村看望搬遷群眾,肯定了山西易地扶貧搬遷取得的成效。

  5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根本遵循,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創新思路和辦法,對3365個深度貧困自然村實施“六環聯動”,易地扶貧搬遷連續三年受到國務院表彰激勵,走出了一條山西特點的扶貧搬遷路徑。

  5年來,1122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全部建成,36.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11萬同步搬遷人口全部遷入新居。搬遷群眾大步跨越長期以來公共服務缺失、社會保障水平低下的鴻溝,開始享受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陽光雨露。

  眼下,從太行深處到呂梁山下,從黃河岸邊到雁門關外,正在呈現出山莊窩鋪搬出來、陡坡耕地退下來、荒山荒坡綠起來、光伏產業亮起來、轉移就業走出來、群眾生活好起來的生動局面。

  規劃先行

  ——精準施策拔窮根

  5月的呂梁山,綠意蔥蘢。在臨縣易地扶貧搬遷城北安置區萬安苑小區的文化活動廣場上,伴著歡快的舞曲,居民們跳著健身舞。正在小區巡邏的李金平高興地說:“樓下有超市,小區有藥店,旁邊有學校,打工有扶貧車間,自打前年搬到縣城,被聘為小區保安,我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了。”

  臨縣城北安置區是我省規劃建設的最大的搬遷集中安置區,安置搬遷人口12138人。

  根據我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建設1122個集中安置區,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2萬,其中3365個深度貧困自然村13.77萬貧困人口實施整村搬遷,同步搬遷11萬人,涉及11個市、71個縣。

  人往哪里搬?錢從哪里來?房屋如何建?搬出去靠啥生活?

  從規劃設計、資金投入、工程進度到質量管控,時間之緊、地域之廣、難度之大,前所未有。

  省委省政府務實篤行,精準謀劃,因地制宜,踏實作為,為打通脫貧“最后一公里”開出破題藥方。

  省級層面先后出臺《關于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指導意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實施方案》以及系列配套政策措施,《關于進一步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度貧困自然村整體搬遷的實施意見》《關于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的實施意見》等37個政策文件,統籌謀劃、統籌部署、統籌推進。

  相關部門在工程用地、搬遷方案、整村搬遷、資金保障、風貌設計、工程質量、后續扶持等方面實化細化,形成了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格局。

  把誰搬出來?對居住在太行山干石山區、呂梁山黃土殘垣溝壑區和晉北高寒冷涼區、限制或禁止開發區、煤炭等礦產開采沉陷區、地質災害威脅區等區域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搬遷,確需同步搬遷的納入易地扶貧搬遷規劃。

  房子在哪兒建?搬遷用地一次性規劃,依托縣城、重點鄉鎮、中心村、產業園區、旅游景區及交通便利、水源安全的區域合理選址,避免二次搬遷。

  錢從哪里來?在爭取國家支持的同時,創新融資模式,在全國首家掛牌成立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積極承接金融機構貸款,破解資金難題。

  用地怎么保?省自然資源部門對易地扶貧搬遷單列用地計劃指標。使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項目縣,指標給予充足保障,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建設用地需求。

  質量怎樣管?每個項目縣都制定了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管控方案,實行質量安全終身責任制,嚴把工程建設質量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筑風貌設計方面,安置區突出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充分體現了黃土高原特色和鄉土風情。

  故土難離。從世代居住的家鄉到完全陌生未知的地方,老百姓不愿搬、不想搬、不敢搬。如何打消群眾疑慮?

  找準病根,對癥下藥。

  安置區依托縣城、重點鄉鎮、中心村、產業園區、旅游景區及交通便利、水源安全區域合理選址,規避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隱患點。住宅戶型圖樣設計要征求群眾意見,兼顧殘疾人的無障礙需求。

  同步規劃產業基地、產業園區、商貿物流,充分考慮搬遷戶的就業門路和產業發展;同步規劃水、電、路、氣、暖、通信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

  晉城市把易地扶貧搬遷與農村養老捆綁在一起,統籌整合扶貧移民與農村養老政策資金。沁水縣建設了8個“幸福大院”,陵川縣建成2個特困移民敬老院,從根本上解決了五保戶和特困群體的后顧之憂。

  保德縣創新建設模式搞搬遷。采取委托代建方式,資金撥付與工程進度掛鉤,三年任務兩年完成。

  2016年10月7日,全省首個安置區夏縣興和新村開工建設。

  2019年9月30日,全省最后一個安置區臨縣城北安置區竣工。1122個各具特色的易地搬遷安置區成了黃土地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太行山的青行頭村另擇新址建起移民新村。村里通了自來水,有了衛生室和文化活動室,村民們的生活大變樣。

  呂梁山原趙家洼村脫貧戶曹六仁激動地說:“住上新樓房,感恩不忘黨,現在的日子是蓋上十八床被子也夢不到的。”

  雁門關外的大坊城村村民告別了土窯洞,住進了磚瓦房。村民白高山高興地說:“搬遷后房子、兒媳婦、票子、孫子都有了,沒想到還在家里迎來了總書記!”

  從窯洞到樓房、從鄉村到縣城、從務農到務工,在這片黃土地上,越來越多土里刨食的“老莊戶”,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舊光景”,變成了縣城的“新市民”。

  六環聯動

  ——整村搬遷破難題

  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生產落后、生態脆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薄弱,這是3365個深度貧困自然村的真實寫照,也是易地扶貧搬遷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非常之事要有非常之策,解決深度貧困要有超常舉措。

  我省創造性地闖出路徑:實施整村搬遷,精準識別對象、新區安置配套、產業就業保障、社區治理跟進、舊村拆除復墾、生態修復整治“六環聯動”閉環推進,從根子上挪窮窩、拔窮根。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充分肯定了山西省整村搬遷解決深度貧困的探索實踐。山西的做法在全國推廣。

  精準識別對象環節解決了“搬遷誰”的問題,新區安置配套環節解決了“搬得出”的問題,產業就業保障環節解決了“能脫貧”的問題,社區治理跟進環節解決了“穩得住”的問題,舊村拆除復墾環節解決了“群眾權益”的問題,生態修復整治環節解決了“生態脆弱”的問題。

  舊村拆除復墾是整村搬遷的關鍵環節。我省創造性地出臺拆除復墾獎補政策,鼓勵早騰早拆。舊村騰退和既有土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游則游,讓荒山禿嶺重現綠水青山。

  尊重群眾意愿、保障群眾權益是成功實施整村搬遷的關鍵。

  “六環聯動”,環環緊扣。為了解決該搬不想搬、占新不騰舊、拆除復墾顧慮多等問題,統籌遷出遷入兩地,用足用好開發性扶持政策和社會保障兜底政策,確保群眾搬得順心、放心。

  山路崎嶇,擋不住各級黨員干部的腳步。一次一次地入戶坐在農家炕上講解政策,一家一家地算收入賬,一件事一件事地落實,最終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大同天鎮縣馬家皂鄉人大主席楊建新三次上門都沒有做通村民郝老頭的思想工作。第四次上門,郝老頭直接抄了鐵鍬。“讓你們‘戳眼窩’好受,讓老百姓‘戳脊梁骨’難受。”老楊的誠意最終讓郝老頭放下了鐵鍬。

  運城夏縣埝掌鎮黨委書記韓俊峰被村民親切地稱為“田埂干部”。

  細致入微、指向明確的政策護住了群眾的權益,穩住了群眾的幸福;各級干部磨破嘴、跑斷腿般的執著化解了搬遷群眾心中最后的一絲顧慮。

  截至2020年5月底,我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舊房拆除完成率達99.48%,復墾復綠率達96.3%。

  “六環聯動”讓原先看似無解的難題迎刃而解,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開始逐步顯現。

  岢嵐縣宋家溝鄉的東溝村是全省最先完成整村搬遷的村。搬遷那天,63歲的貧困戶王成仁激動地說,“是黨的好政策讓我從窮山溝溝搬出來,住上了這么好的新房,沒想到老了老了活成寶了,共產黨真的是咱老百姓的貼心人。”

  大寧縣嶺頭村集中安置點,34戶104人來自12個自然村。舊宅基地拆除和院落復墾都由村內成立的股份經濟聯合社實施,人退林進,集體經濟破零,搬遷群眾增收。村委會主任閆成平眉開眼笑:“復墾的土地,適宜耕種的種莊稼,不宜耕種的全部退耕還林,12個自然村現在都是一片綠色。”

  在省扶貧辦原主任劉志杰看來,整村搬遷是集約發展實現社會公平最徹底的手段,不僅是搬遷群眾生存環境的改變,也是他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更是農村社會的又一場深刻革命,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對農村、農民、農業和生產、生活、生態的重構和空間布局的重大調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云州區坊城新村看望搬遷群眾,一句“一定會越過越好!更好日子還在后頭呢!”溫暖著每一個人,也激勵著我省干部群眾在追夢路上繼續前行。

  后續扶持

  ——政策接續促發展

  搬遷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

  如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后半篇文章”?我省先后出臺《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實施意見》《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等,安排1.4億元財政資金予以重點支持。

  要安置更要安心。搬遷群眾穩得住,產業就業是關鍵。

  在農村安置區,依托特色資源優勢,配套建設現代農業園區。依托種養資源大力發展現代農副產品加工流通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發展鄉村旅游、健康養生等現代新型業態,完善產業的帶貧益貧機制,讓搬遷群眾分享產業紅利。

  在城鎮安置區,配套建設扶貧產業園區,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出臺優惠政策,鼓勵龍頭企業對有勞動能力的搬遷貧困家庭實施就業幫扶,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還是那塊黃土地,如今結出了豐碩的“脫貧果”。

  陽高縣古城鎮道賢村安置區,配套建設日光溫室產業園區種植西紅柿,19個村的95戶貧困戶每戶都分到了1個大棚。58歲的昝曉果高興地說:“在園區干活,每天80元,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

  張翠花自打從興縣奧家灣鄉孫家溝村搬進縣城的柳葉溝安置區,就到樓下的龍圣隆制衣扶貧車間上班。她高興地說:“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真好,再也不用靠幾畝薄田過日子了。”

  和張翠花一樣,車間里的100名女工都經過免費培訓,持證上崗,完成了從農村婦女到產業工人的時代蛻變。

  截至目前,我省建起了229個農業產業園,1009個扶貧車間,13.3萬戶落實產業就業保障。

  要安置更要安穩。搬遷群眾能融入,社區治理是根本保證。

  在基礎設施配套方面,統籌考慮安置區規模、人口結構和未來發展,與城鎮同一標準、一體規劃,通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網絡,有活動廣場、購物點、衛生室、文化站、垃圾收運點、污水處理設施“五通六有”建設標準,確保搬遷群眾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公平發展和公共資源均等分享的機會。

  在加強組織建設方面,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和村(居)民自治組織,增強搬遷群眾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和自我服務的能力。

  另外,建立健全安置區管理體系,配齊服務機構,戶籍管理、就業、就學、就醫、社保等公共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完善公共服務均等化政策體系,讓搬遷群眾與當地居民平等享有各項民生政策優惠和發展機會,消除融入新環境的社會障礙。

  同時對特困群體實行兜底保障,資產收益優先安排,公益性崗位優先提供,提高農村低保標準,落實大病慢性病醫療保障、養老保險、臨時救助等政策;開展城鎮基本生活技能培訓,加強公共意識、規則意識培養,促進安置區群眾融入新環境。

  “床上軟乎乎,地上暖嘟嘟,沒想到我一個沒有勞動力的貧困老人能住上這樣的養老院,感謝共產黨、感謝總書記。”75歲的吳亮恒老人激動地表示。

  初夏時節,榆社文峰敬老院老人們生活愜意。院長劉曉青介紹,只要是縣里的特困五保老人,這里全部接收,醫、養、護一體。

  搬遷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移民在哪里,黨的組織就覆蓋到哪里;困難在哪里,黨員干部服務的身影就在哪里。

  保德縣城的惠民家園安置區,來自13個鄉鎮的2166戶6583口搬遷群眾,在這里安居樂業。保德縣居民事務中心主任胡耀介紹,新社區實現了搬遷群眾辦事有地方、議事有組織、糾紛有人管、困難有人幫。

  眼下,“搬得出、穩得住、可融入、能致富”的目標已經走入百姓生活中,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大提升。

  本報記者康梅薌 李全宏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2国产精品 | 50岁女人一级毛片 | 麻豆传媒观看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看av大片 |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 九一毛片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 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 久久久亚洲 | 成人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不卡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99re | 日日干天天射 | 成人精品鲁一区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精品影视 | 国产精品又黄又爽又色 |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 中文字幕不卡视频 | 午夜激情视频 | 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色 | cao久久 | 精品在线不卡 | 99热国产精品 | 成人av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a一级片 | 亚洲电影一区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免费播放 | 国产一二视频 | 久久精品欧美 | 视频一区欧美 | 欧美黄色网络 |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五月婷婷网站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