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3日,原創舞蹈詩劇《天下大同》在國家大劇院連演兩場,精彩演出不僅受到首都觀眾的熱捧,更是獲得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5月23日,看完演出的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說:“看了《天下大同》,我覺得這部劇其實很有挑戰性。因為要在9個章節這樣的體量、在不到2個小時的時間長度里,把絲綢之路上多彩的畫面,在大同這樣一個節點上盡可能豐富地呈現出來。我認為在創意上、在設計上,整個劇目的高度是達到了。”
“我們看到了多媒體的充分運用,舞蹈詩劇呈現出來的渾然一體的東西需要相當高的技術手段,我認為整體表現是國家級的。從設計上看,在表達‘一帶一路’精神的過程中把桑和蠶這兩個主題用到了極致,我看到最后終場時,那條條線條不就是絲嗎,用得非常形象。從舞蹈上來看,《瑰寶云岡》那一段舞蹈我覺得是最有特點的,飛天舞出神入化,精彩度出人意料,展現出了云岡石窟的歷史淵源流長。”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原所長歐建平感觸很深,他認為,節目整體感覺非常棒。
多年來一直擔任國家藝術基金評委的歐建平,最近連續看了多個地方團體的演出。他表示,《天下大同》是讓他覺得最驚艷的。“沒想到,大同市歌舞劇院這樣的市級班底有如此的表演功力。我相信今天晚上所有的觀眾都會感到驚訝,也都會被打動。市級的歌舞團在全國可能有上百個,有這樣水平的并不多見。看他們今天表現出來的精彩,就可以想象山西全省上下對這部劇的重視程度。”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茅慧稱贊《天下大同》演出很成功。“看完全劇,就一直被一種很激昂的情緒感染著。我覺得這個舞蹈詩劇,充分體現了以舞蹈為主體、以詩劇為靈魂的藝術特質。”她祝賀山西能創作這樣一部有胸懷、有格局的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她說,“這部劇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獻禮劇目,內容又是講‘一帶一路’的故事,它的格局非常宏大,就是要體現國家的胸懷、文化的自信。從歷史中我們找到這種文化自信的根源,用情懷和格局去架構這個作品的時代特色。”她進一步解釋,《天下大同》創排團隊能夠把眼光投向過去,穿越千年,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提煉出來,運用舞臺藝術進行再創造,反映了當下的時代精神。
“這部劇在挖掘和展示主題方面很典型。”茅慧說,創作目標很明確,沿著“一帶一路”的脈絡進行構思。對絲的起源、絲的出現一直到絲的制作、絲的貿易等那些歷史典型畫面加以提煉和升華,讓“一帶一路”精神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記者孫蕊)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