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冷雪)4月23日,山西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聯合發布全省經濟運行情況。一季度,我省經濟快速恢復,主要指標明顯回升,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為4464.06億元,同比增長17.3%,較上年同期回升21.9個百分點;與2019年同期相比,兩年平均增長5.8%。全省經濟穩定向好,實現開局之年“開門紅”。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認真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不斷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奮力在轉型發展蹚新路中展現更大作為,全省經濟延續了去年以來持續恢復、穩定向好的發展態勢。“總體呈現出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回升、新興動能快速增長、有效需求加速釋放、民生福祉穩步增進等積極變化,順利實現良好開局。”省統計局副局長衛永杰說。
一季度,我省經濟快速恢復。一方面是全省農業生產較快增長,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為133.69億元,同比增長9.6%;另一方面是工業與服務業共同發力,快速回升。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9%,兩年平均增長9.3%,是2014年以來同期最高增速,快于全國平均增速2.5個百分點。
投資彰顯信心,投資拉動經濟。一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9.4%,快于全國3.8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15.2%,是2015年以來同期最高增速。制造業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引領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3.9%,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48.6%,均大幅快于全省投資。
創新釋放能量,創業彰顯活力。我省實物供給能力加快提升,新興動能快速增長。全省在統的工業產品中,產品產量增長面在80%以上,裝備制造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速均明顯快于全省規上工業,交通、房地產、互聯網相關產業等新興服務業強勁賦能。據市場監管部門統計,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0.3萬戶,同比增長35.0%,其中第一產業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1.1倍,服務業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39.6%。
去年以來,為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生產生活造成的不利影響,我省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減負紓困效應明顯,質量效益大幅改善。1-2月份,全省規上工業實現利潤307.6億元,同比增長13.0倍,而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79.1元,同比減少5.1元。
一季度,我省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兜底政策保障有力,民生福祉穩步增進。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3.8億元,同比增長9.1%;教育投資同比增長1.3倍,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61.5%,公共管理、社會保障投資增長53.3%。
一季度,市場物價微幅上漲,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3%。城鄉居民收入持續穩定恢復,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7元,同比增長10.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9元,增長16.5%,快于全國0.2個百分點。就業總體穩定,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6萬人,同比增加2.7萬人,增長34.5%,完成全年目標23.5%;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5萬人,同比增加2.6萬人,增長29.7%,完成全年目標34.9%;3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控制在4.5%目標以內。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