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發揮好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不僅為革命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更激勵著全省干部群眾。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總書記囑托,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把紅色精神傳承好、發揚好,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革命文物工作重大意義
革命文物作為重要載體,承載著革命先輩英勇奮斗、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也見證了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復興歷程,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連日來,陽泉城區橋北街保晉巷內,陽泉市委市政府舊址修繕項目,正在加班加點有序推進。在舊址修復現場,陽泉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郭玉珠告訴記者:“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革命文物工作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基本要求,為我們做好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中國共產黨親手創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發揮好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陽泉轉型發展蹚新路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近年來,大同市不斷加強革命文物工作,中共大同工委舊址、大同革命烈士紀念塔、平型關戰役遺址等24處不可移動文物和12件可移動文物入選山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大同市文旅局副局長馬雪峰介紹說:“做好革命文物工作,是這個時代賦予我們每個文物保護工作者的重任。我們要提高認識,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充分認識革命文物工作在見證革命歷史、弘揚革命精神上的重要作用,要結合新時代新要求,統籌做好保護、管理、運用各項工作,進而激發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力量。”
“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晉城市委黨校辦公室主任孔繁亮表示,“晉城有著豐富的革命文物資源,是一座具有優秀革命傳統和革命基因的城市。黨校作為培訓干部、引領思想的主陣地,我們要充分挖掘、利用紅色資源,讓革命文物在新起點新征程上煥發時代新顏,讓革命精神成為我們不忘初心、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
加強保護利用,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力量
珍視革命文物、講好紅色故事,彰顯了共產黨人飲水思源、牢記初心使命的優秀品質,也為我們砥礪奮進,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提供了力量源泉。
作為革命老區,平魯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著名的民族女英雄、歸國華僑李林就犧牲在這塊土地上。3月31日上午,平魯區在李林烈士陵園舉行祭掃活動,向長眠于此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捐軀的英雄表示深切的哀悼。“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牢記初心使命,通過抓好革命文物保護工作,進一步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為轉型發展建設美麗幸福新平魯而努力奮斗。”活動結束后,平魯區委常委、鳳凰城鎮黨委書記趙治國說。
武鄉縣故城鎮北良村,是武鄉縣第一位共產黨員李逸三的故鄉,李逸三最早將革命的星星之火采擷到這里,并創辦起傳播共產主義思想的《武鄉周報》。這些天,李逸三故居每天都參觀者不斷,大家聆聽著李家兄弟的革命故事,感受著催人奮進的革命精神。故城鎮黨委書記李旭東說:“我們要把李逸三故居這一革命舊址用好用活,通過追尋光榮歷史、緬懷革命英烈,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偉大的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把革命文物背后的紅色故事講給大家,把革命文物中蘊含的力量傳遞給大家,凝聚奮進力量,賡續革命精神。”侯馬市彭真故居紀念館黨小組組長張曉玲說。
“將紅色資源運用到思政教學中,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發出的有力號召,也是紅色資源得以運用、紅色基因得以傳承的有效途徑。”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思政課老師趙麗君表示:“我們要通過進一步保護和利用好革命文物,整理匯編紅色故事、紅色史實,結合教學工作,在思政教育模式上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紅色革命文化進行宣講,讓學生全方位了解、接受和內化其中蘊含的寶貴精神財富。”
傳承紅色基因,激發轉型發展強大動能
革命文物,承載著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記錄著黨和人民的魚水之情,更蘊含著共產黨人的信仰追求。當前,正值黨史學習教育如火如荼開展之時,我們更應做好革命文物工作,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凝聚轉型發展磅礴力量。
作為革命老區,呂梁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據不完全統計,呂梁各類紅色革命遺址共300余處。呂梁市發改委副主任任宏中說:“革命文物是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情懷、凝聚民族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把革命文物保護管理納入社會發展規劃,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將革命文物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在紅色精神的激勵下不斷前進。”
正忙于制作“建黨100周年”主題硯臺的絳州澄泥硯傳承人藺濤告訴記者:“文化藝術作品只有緊跟時代,更好地服務于黨和國家、服務于社會和人民,才更具有生命力,才能凸顯絳州澄泥硯的文化藝術價值,進而拓展出新的市場發展空間。”也正是在這一理念指導下,藺濤設計制作的“紅色革命圣地”系列、“抗戰”系列、“盛世中華硯”系列等主題硯相繼問世,并受到市場熱捧。
“作為轉型綜改主戰場的開發區,傳承好紅色基因,就是要銳意創新,苦干實干,奮力蹚出轉型跨越發展之路。”定襄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宋海平說。定襄被稱為“法蘭之都”,全縣法蘭產量占全國產量的30%,風力發電塔筒法蘭占全國產量的60%以上,鍛鋼法蘭年出口量占全國的70%。目前,該開發區以法蘭智能鍛造和現代物流為主導產業,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特種金屬材料、節能環保、智能制造裝備、軌道交通部件“五大產業集群”。宋海平表示,下一步要抓住開發區二次改革機遇,把支部建在項目建設現場,爭當“店小二”,提供“保姆式”服務,在法蘭鍛造產業轉型上闊步前行。
蘇曉晨 段偉華 趙志成 王利強 王少科 李家鳴
袁兆輝 王荔 張謙 鄭璐 杜春春 高樺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