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飲水安全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一項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農村飲水安全在脫貧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出,“著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短板,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br/> “十三五”以來,我省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累計投入工程建設資金60.02億元,提升了1265.1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解決了181.5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飲水狀況得到根本性改善,貧困人口飲水問題得到全面解決。
從“無水喝”到“有水喝”
告別了拉水吃的歷史
記憶里的清晨,一聲聲木門吱扭聲、毛驢嘶吼聲、水桶碰撞聲,打破了山村的寧靜,村民們或挑起擔子,或牽著毛驢,沿著蜿蜒的山路,到深山溝里去挑水……這道曾經的“風景”,隨著脫貧攻堅戰役的全面告捷,終于從永和人的生活中遠去。擰開水龍頭,看著清冽的自來水嘩嘩流出,永和縣交口鄉樂成村村民王虎感慨萬千:“多少年來,村民們睜眼第一件事,就是到山溝里挑水。如今我家終于吃上了自來水,徹底告別了往返4公里拉水吃的歷史。”
“十三五”期間,山西仍有1036萬農村人口需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從2016年開始,我省相繼出臺《山西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工作的實施意見》《山西省關于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方案、意見,從組織上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持續良性運行。
“2016年至2020年12月底,我省累計改善1265.1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條件,提前并超額完成‘十三五’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任務。”省水利廳農村水利水電處處長成接安說,在推進脫貧攻堅的進程中,保障農村飲水安全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2016年以來,我省大力爭取中央投資,加大省市縣三級資金落實力度,累計落實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資金超過了60億元,新建或改造農村飲水工程1.8萬余處。
責任明確,資金到位。所有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明確了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業監管責任、供水管理單位的運行管理責任,并將其作為一項公益事業納入政府公共財政支持體系,由各級財政實施水價補貼;建立維修養護專項資金籌集使用制度,每年落實省級以上維修養護資金5000萬元以上,保證農村飲水工程及時維修。
目前,全省飲水安全問題基本解決,還初步建立起了農村飲水安全“一體系三機制”,即城鄉統籌、設施完備的供水工程體系,責任明確、分工協作的監管責任機制,管理專業、運行規范的工程管理機制,合理補貼、有效扶持的政策保障機制。
“以前不通水,全家人為了取水忙碌奔波,現在好了,可以把精力放在改善生活、提高收入上了。”用上了方便的自來水,運城市臨猗縣北景鄉貝支村村民翟建成,對美好生活充滿希望。
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
從“無水喝”到“有水喝”,更要從“有水喝”到“喝好水”。水質安全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關系百姓的安居樂業。
“我們這兒的水現在不僅干凈還好喝得很!”陽高縣上馬澗村村民孫貴連說,“以前啊,我們喝的水都是高氟水,小孩一長乳牙,牙就開始發黃?!?br/> 因長期飲用高氟水、苦咸水、高硬度水,曾幾何時,一口黃牙成為一些偏遠地區農民“難以啟齒”的痛。而更為嚴重的是心腦血管、神經、泌尿系統疾病發病率不斷攀升,因水致病、因水致貧現象十分普遍。
在實踐中,我省編制氟超標地方病防治方案、氟改水工作方案,引導各地對有合適替代水源的優先采取更換水源措施改水;對沒有合適水源的采取集中安裝水質凈化處理設備或安裝家用凈水裝置等措施改水;對人口少、居住分散、改水成本高的村莊實施易地搬遷。
“以前我們吃的都是含氟的地表水,每次鍋里燒開水都有一層厚厚的水垢,對身體不好,現在村里實施了飲水安全工程,我們都喝上了安全水。”定襄縣賈家莊村村民張懷民喜笑顏開地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定襄縣對除氟改水防治地方病工作高度重視,縣水利局結合水利建設項目,采取打深井降氟、引客水避氟等改水措施,農村飲水實現“從有到優”的歷史性轉變。
強化供水水質檢測才能保證安全放心。2016年以來,我省在大力開展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全力組織實施水質普查、水質檢測、精準核查和技術培訓,保障貧困地區農村供水水質。2016年,我省對36個國定貧困縣農村供水水質進行了普查,涉及工程1.03萬處,覆蓋人口578.8萬人。2017年,在36個國定貧困縣水質普查的基礎上,我省對剩余79個縣區農村飲水工程水質開展了又一輪普查。2018年,省水利廳會同省衛健委對全省農村飲水氟超標村莊、人數進行了摸底;會同相關部門,對全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飲水安全狀況進行了精準核查。由此,山西省全面掌握全省農村飲水工程水質情況,為后續水質提升提供有效支撐。
強大的水質檢測力量,也為解決飲水型氟超標問題提供了支撐?!笆濉逼陂g,我省依托市縣兩級水質檢測中心技術力量,加強農村飲水工程水質檢測,年均檢測水樣近3萬份。2016年—2019年,全省累計投入飲水型氟超標改水投資6.4億元,確保改水工程建設需求。在全省合力攻堅下,2019年年底,累計解決89萬農村人口飲水型氟超標問題,提前一年完成飲水型氟超標改水任務。
從“重建輕管”到“建管并重”
保障了清水長流不斷
村里通了自來水,用上了“放心水”,村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如何才能讓水利工程長期運行,讓惠民清水長流不斷?這是我省農村飲水安全面臨的重大課題。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工程建設后,后期運行管理更為重要。在實踐中,山西各地不斷創新探索,從“重建輕管”向“建管并重”轉變的科學管護格局逐漸清晰。
鹽湖區新安莊村是運城農村飲水重點扶助村之一。一開始,因水費計收政策執行不夠嚴格、村民節水意識不強,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當地組織開展“水廠開放日”“保護水源地”“服務進鄉村”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實行“抄表到村”“抄表到戶”等多種計量收費模式,同時推行智慧水務,實現供水服務線上化、水費計收一鍵化。“現在用水申報立戶、交費充值、申請維修等業務,都可以通過‘指尖水務’App辦理,收費標準是1立方米水2.8元,我們完全能夠承擔得起?!毙掳睬f村村民李自紅說。
每天清晨,代縣棗林鎮二十里鋪村的水管員王國英,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村里的蓄水池查看水質情況,看設備有沒有損壞。在代縣,像王國英這樣的水管員如今共有274個,實現了一村一個水管員。
“飲水工程是動態的。三分建,七分管?!庇篮涂h水利局局長劉永勝說,縣里研究決定,由縣水利局牽頭,鄉鎮、村委配合,把運行管理工作交付到村一級,由縣財政撥付維修配套資金;同時出臺一系列管理辦法,印制飲水安全明白卡,建起一支水管員隊伍。“飲水工程移交后,責任明晰、運行穩定,政府負主體責任,水利局負監管責任,村里則負運營和維護責任,全縣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實現了靜態清零、動態保障?!薄翱h里給咱辦了這么好的事,我必須當成自家的事兒去管。”該縣東征村水管員馮云虎自己購置了維修工具,學了維修技術,完全能處理日常管護的問題。
如今,一座座標準化蓄水池矗立在田間山頭,一個個供水站把自來水輸送到千家萬戶。吃水難已經成為歷史,汩汩而來的自來水,流進農家,滋潤心田,成為三晉百姓的幸福源泉。
本報記者范珍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