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莊村,是盂縣產糧區。12月21日,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地,200多畝的土地平整、910多畝的客土改良工程已完成,新整修的3米寬、總長15.5公里的高標準田間道路像一條條飄帶向遠方農田延伸。
“十四五”時期“農業基礎更加穩固”的目標,辛莊村干部村民打心眼里歡喜。“學習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我們種地積極性更高了!”辛莊村黨支部副書記郭虎生說,“辛莊村覆土的900多畝地以前全是河套露沙和二坡露沙地,大部分土層不足15厘米,不耐旱、產量低,遇干旱年份作物產量減半甚至絕收,覆土改良加厚土層后都將變成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這全靠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我們一定要養好地、種好地,多打糧、打好糧,為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談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遠景目標,辛莊村種植大戶郭永峰自豪地說:“原來村里的路凈是土路,高低不平,梁上的路更是既陡又窄,一遇雨天就沒法走。整修后,路基拓寬,坡度減緩,土路變成水泥路,方便了大型農機作業、通行,有利于農作物全程機械化作業!”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安全的重大舉措。盂縣2019年度省財政安排高標準農田項目3.05萬畝,項目總投資4575萬元,涉及8個鄉鎮16個村,按每畝1500元(實施高效節水灌溉的每畝增加277元)的標準落實財政投入。
上社鎮佛堂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韓計彥說:“這里原來是河灘,全部是上世紀70年代墊起來的。土層厚度大多只有15-20厘米,最薄的地方還不到10厘米,既跑水又跑肥,糧食產量一直上不去。現在好了,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層厚度達到60厘米以上,增強了抗災減災能力,給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盂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平田整地、田間道路、土壤改良、灌溉排水、農田輸配電、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為重點,實行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助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盂縣萇池鎮東萇池村東掌溝是盂縣2019年度省財政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規模920.59畝,主要工程為平田整地390.04畝,客土改良530.55畝,改線新修田間路3.22公里。原來零散的183塊“碎片”地不見了,新修的高標準循環田間路互聯互通;幾十個自然坑、沙石堆和垃圾場被填埋清理覆土成為新造地;三條攔水壩由近至遠次第排列,護衛著近千畝良田。
“高標準農田建設鞏固了我村的農業基礎,為我們推進農業集約化、產業化,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提質增效、村民增收致富創造了條件。”東萇池村黨支部書記李志銀信心滿滿地說:“我們要繼續學習領會五中全會精神,憋足勁加油干!”(白雪峰 朱建國)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