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的到來,讓太鋼集團員工倍感興奮、信心百倍——
加快建設全球最具競爭力不銹鋼企業
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生產車間。王旭宏 攝
初夏時節,草木蔥郁、繁花似錦,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綠樹掩映下的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現代化生產車間清潔而靜謐,卻在悄然間締造著令人驚嘆的業界奇跡。
5月12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這里的生產車間,了解企業防疫抗疫和生產運行情況,實地考察高端不銹鋼產品的研發、生產、應用情況。
記者探訪廠區時,碰到的每位職工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興奮的笑容,在各自的崗位上干勁十足。他們說:“總書記的到來讓我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堅守自主創新、產業報國初心,勇擔鍛造大國重器使命,深化改革開放,強化創新驅動,為加快建設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和世界一流大型企業集團而拼搏努力,不斷奪取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的新勝利。”
0.02毫米的魅力
走進車間,“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的大字格外醒目,下方的展臺上,一件件不銹鋼產品陳列擺放。“總書記來到這里后,停下腳步,細細端詳,詳細了解每件產品性能。”一旁的太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高祥明告訴記者。
沿著生產線,習近平總書記邊走邊看邊仔細詢問,興致盎然,不時駐足。
走到光亮退火線前,寬幅超薄精密不銹帶鋼即“手撕鋼”吸引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
不銹鋼精密帶鋼是指特殊極薄規格的冷軋不銹帶鋼,其厚度一般在0.05毫米至0.5毫米之間,厚度在0.05毫米以下的稱為不銹鋼箔帶。寬幅軟態不銹鋼箔帶由于高端應用領域對其厚度、精度、板型、表面、性能的要求極高,工藝技術復雜,生產控制難度大,長期以來,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國家能夠生產。
2016年起,太鋼成立寬幅超薄精密不銹帶鋼創新研發團隊開展聯合攻關。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歷經700多次的試驗,先后攻克了170多個設備難題、450多個工藝難題,實現了一系列關鍵工藝和生產制造技術的重大突破,于2018年成功生產出厚度0.02毫米、寬度600毫米的不銹鋼精密帶材,工藝技術和產品實物質量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隨后,習近平總書記與正在崗位上的企業職工廖席、鄧小年、王向宇、劉珊珊親切交談起來。從這條生產線是干什么的,疫情對生產是否有影響,到疫情期間是否有感染,習近平總書記問得十分詳細。廖席等人認真匯報。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叮囑,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繼續好好干,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走出生產線,習近平總書記微笑著與聞訊趕來的太鋼職工親切交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新技術在山西蓬勃發展,太鋼在技術創新方面不斷進步,不斷轉型升級,我覺得很好。希望你們在不銹鋼這個領域,不斷勇攀高峰。現在,全國防疫工作進入新階段,要在繼續抓好各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更好復工復產,做到安全生產、健康生產,力爭把損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貢獻。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不時響起,習近平總書記在大家的簇擁下走向中巴車。
廖席是“手撕鋼”產品工程師,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他的心情格外激動,“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二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更加努力不斷創新,在工藝技術上有更多突破,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為山西高質量轉型發展貢獻力量。”
“總書記來到精帶公司,全體職工深受鼓舞,干勁更足。下一步,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兩不誤,以新的業績回報總書記的關懷和厚愛。”精密帶鋼公司黨總支書記、經理王天翔說。
聞新則喜 聞新則動 以新制勝
這幾天,太鋼生產“手撕鋼”的精密帶鋼車間里,又一款新型不銹鋼薄材正在開足馬力生產。這款產品厚度控制在微米級以內,憑著又薄又平的特性,很快就簽下了大訂單。
發展匯聚著創新的力量,成就凝聚著奮斗的心血。從“手撕鋼”到高端碳纖維,從筆尖鋼到雙相不銹鋼螺紋鋼筋,如今,太鋼集團正在新材料產業的創新發展道路上激情迅跑。
高祥明深情地回憶起3年前,“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太鋼集團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實地察看高端碳纖維研發、生產情況,強調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總書記一直勉勵我們要奮起直追、迎頭趕上,在創新方面繼續加把勁,為中國制造作出更大貢獻。3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不斷在深化改革、創新發展上加勁發力。下一步,我們要以今天為新的起點,只爭朝夕,奮力前行,扎扎實實把太鋼的事情辦好,開創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局面。”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近年來,太鋼集團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強化自主創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聞新則喜、聞新則動、以新制勝”的創新理念和“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反對守成”的創新文化,大幅度調整優化鋼鐵產品結構,全力增品種、提質量、創品牌,一批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特色新產品正在發力,成為太鋼搶占市場競爭制高點的突破口。目前,太鋼集團的高端產品創效率達到80%,特殊鋼產品中18種成為國內首創,26種市場占有率第一,40多種替代了進口,不銹鋼出口量全球第一,企業自有的800多項不銹鋼核心專利技術,有100多項世界領先。
“總書記詳細了解了生產經營建設情況,并給予充分肯定。我們深刻領會到總書記對創新的重視,深刻認識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接下來我們在創新上將進一步加大投入,激發全員創新活力潛力,研發出更多更廣的關鍵產品,力爭捷報頻傳。”太鋼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高建兵信心滿滿。
“總書記來到太鋼,既是厚愛,也是責任。我們要牢記囑托,苦練技能,發揚工匠精神,繼續努力,鍛造精品。”光亮機組主操鄧小年心潮澎湃。
“用我們的‘火眼金睛’嚴把質量關,每件產品都讓客戶滿意。”光亮機組檢驗工劉珊珊說。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交流著自己的心得感悟,千言萬語匯成一個聲音: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時代緊迫感和創新使命感,在創新上下足功夫、鼓足干勁,拿出更多成果、更優成效、更大進步,推動公司創新驅動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為山西奪取疫情防控和轉型綜改雙勝利、為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貢獻更大力量。
山西日報記者張毅
總書記對汾河的牽掛和關心,更加堅定了干部群眾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信心和決心——
保護“三晉母親河” 再現“錦繡太原城”
太原汾河景區漪汾橋段。山西日報記者李兆民 攝
初夏的太原汾河景區,萬木并秀、綠意蔥蘢。放眼望去,藍天碧水、兩岸錦繡,宛若一條玉帶穿城而過。
5月12日中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察看生態環保和污染治理情況。這讓正在汾河岸邊散步、游玩的人們欣喜不已,也讓當地的干部群眾倍感振奮:“總書記對汾河修復與保護的關心和要求,更加堅定了我們走綠色發展之路的信念。”
大家表示,一定謹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抓好“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修復治理,推動山西沿黃地區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增強三晉兒女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總書記就是在這里聽取匯報的。”萬家寨水務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耳東回憶當時的情景,既激動又興奮。
在太原汾河景區三期水上運動中心樓前,擺放著3塊展板,圖文并茂展示了太原市汾河及“九河”綜合治理、流域生態修復等情況。
汾河,孕育了三晉文明,是三晉兒女的母親河,也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特別要求,一定要高度重視汾河的生態環境保護,讓這條山西的母親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3年來,我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推進以汾河為重點的‘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汾河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陳耳東介紹。
回想起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汾河太原城區段生態治理情況的情景,太原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邵社教難掩激動之情。
他動情地說,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的事情特別多。詢問水上運動中心運動員的訓練情況,晉陽古城的相關內容以及市民的休閑健身情況,從中能深切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的關切和關愛。
汾河流經太原境內188公里,其中城區段43公里。近年來,太原市堅持汾河治理美化與兩岸風貌管控相結合,突出自然性、人文性、服務性,在汾河一、二期治理的基礎上,又啟動了三期治理工程,并于2019年6月建成投用,形成全長33公里的城區段汾河景區。
邵社教介紹,景區的建設對防洪排澇、調節氣溫、增加濕度、水體凈化、恢復生物多樣性起到明顯作用。眼下,10公里的四期工程正在抓緊推進。他表示:“總書記的囑托是我們干好方方面面工作的根本遵循。下一步,我們將圍繞總書記關于汾河生態環境保護和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殷切囑托,鉚足勁兒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務實、更細致,讓市民有更多的獲得感、體驗感和幸福感。”
加大汾河治污力度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嘩啦啦啦流過我的小村旁……”山西民歌《人說山西好風光》膾炙人口,汾河美景令人印象深刻。
“汾河治,三晉興”。為保一河清流,我省動作頻頻。2017年以來,汾河流域水質持續改善,劣V類水質斷面不斷減少。特別是今年2月,汾河流域國考斷面首次全部達地表水V類及以上水質,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陳耳東介紹,為了水質好起來,我省強化源頭治污,采取“查勘、監測、溯源、治理”對流域2039個入河排污口全面整治;實施綜合治污,采取截污納管、雨污分流、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面源污染治理等措施,重點解決了220處突出水環境問題;建立市界、縣界斷面水質交接制度,建設49個水質、水量自動化監測設施,實現了全流域市界、縣界水質監測全覆蓋。
他表示:“受到總書記的肯定與鼓勵,我們干勁倍增。今后我們要按照‘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要求,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早日把汾河建設成全省人民的‘幸福河’!”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圍繞提升汾河水質,沿線各市縣不斷探索,精準發力。
在太原市,先后分三期對汾河太原城區段進行了治理美化。經過持續治理,水域平均寬度300米,兩岸景觀綠地平均寬度150米,草坪、地被植物、水生植物達345萬平方米,鳥類從最初常見的四五種增加至156種。
“九河”是汾河太原城區段的邊山支流。邵社教介紹,治理前,“九河”存在防澇功能弱化、生態環境惡劣等一系列問題。2017年,在南沙河治理的基礎上,太原市又開展了玉門河、小東流河等8條河的綜合治理工程,2018年全面完工,形成了汾河到東西山地區的數條生態景觀長廊,提高了市民生活質量。“經過我們不懈努力,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習近平總書記期望的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就會變成現實。”
創造綠色品質生活
太原,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也是華夏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66歲的梁新文是太原市小店區木蘭拳分會會員,說起太原的變化特別感慨,從污染嚴重的重工業城市到“全國宜居城市”,太原這些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說,現在的汾河景區三期水更清、樹更綠、景更美,空氣越來越清新。以前在村里練,現在只要有時間就會跑到汾河晉陽橋段來,一邊練拳一邊賞景,很是享受!
5月12日,梁新文在汾河景區水上運動區域練拳的時候,偶遇了在岸邊察看汾河的習近平總書記。“看到總書記,大家爭相向總書記問好。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只知道使勁地鼓掌!總書記特別和藹可親,上車后還一直跟我們揮手致意。”
汾河景區三期北起祥云橋,南至迎賓橋南2公里,全長12.5公里,是一條極具現代感的生態長廊,吸引著眾多市民前來休閑健身。
作為汾河景區建設的參與者,太原市汾河景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侯剛說,三期改造完成后,從綠化到彩化,從單一的生態景觀到人文的觀賞景觀,汾河兩岸的綠化景觀品質得到提檔升級。與前期的工程相比,一是水深由原來的2米加深至4米到7米左右;二是實現了全段旅游船只通航;三是體育健身場地增加。
35歲的楊威是太原市親賢社區騎行隊隊員,他一直沉浸在與習近平總書記見面的喜悅之中:“到現在我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平時都是在電視上見到總書記,沒想到今天能夠面對面見到!”
他告訴記者:“以前我們騎行很少來這兒,就是因為這里路不好走、環境也不太好。自從2017年總書記來過山西以后,這里的發展與變化有目共睹,水清了、路通了、景色也美了,對于我們騎行愛好者來說,這樣的環境真是太好了。”
山西日報記者趙建軍 丁園 范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