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春回,氣象更新。全省科學技術大會隆重召開,山西科技創新奏響新一輪強勁號角。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大會明確指出,要深刻把握大勢,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打造我省一流創新生態,用科技興省、人才強省譜寫山西篇章。
作為煤炭大省,山西人對創新發展有著更深切的體會,資源型經濟曾經為我們帶來“黃金十年”的輝煌記憶,但終歸逃不掉“斷崖式下滑”的慘痛輪回。毫無疑問,科技不昌、創新不足的粗放發展模式是其原因所在。今天,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們面臨著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的模式之變,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對實現山西轉型發展目標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
近年來,我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以科技成果轉化及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政策舉措,一些新材料、新技術取得不少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2019年,我省退出煤炭產能2745萬噸,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68%,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快于規上工業,非煤工業、制造業增速快于煤炭工業,工業結構反轉呈現良好態勢。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縱向比較,成績有目共睹,橫向比較,我省科技創新依然處于落后態勢,與先進地區的差距明顯。目前,創新主體偏少、研發能力偏弱、資金投入不足、人才總量不夠、金融服務滯后等問題,依然是我省創新發展的瓶頸所在,與轉型綜改、創新驅動的戰略需求不相適應。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歷史已經反復證明,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發展”“人才”“創新”一直是治國理政、事關全局的關鍵詞。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工作時強調指出,以創新驅動推動經濟轉型發展。
不進則退,慢進亦退。在科技競爭這條跑道上,面對新一輪產業革命迅猛態勢,任何麻木不仁、不思進取都將使我們失去寶貴機遇。目前,我省“111”“1331”“136”工程已經成效初顯,正在進一步統籌推進。我們只有深刻把握大勢,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在全社會樹立崇尚科學、崇尚創新、崇尚人才的鮮明導向,形成創優生態的良好氛圍,山西轉型發展才有基礎、才有支撐、才有前途!
得人則安,失人則危。我們必須明白,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流動到哪里,創新的高地就在哪里。創新發展就是要準確把握內在要求,明確我省打造一流創新生態的目標任務,真正把企業、科研單位特別是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出來,讓他們既有科技創新的成就感,又有成果轉化收益分享的獲得感。
方針既定、路徑已明,接下來,就是一個字——干!踏踏實實地干!久久為功地干!只爭朝夕地干!在復雜激烈的科技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贏得山西機遇!
本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