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宮城及門址考古項目、襄汾陶寺北墓地考古項目成功入圍。
本次初評入圍的26項考古發現來自18個省和自治區。陜西有3項入圍,山東、山西、浙江、河北、河南各有兩項入圍終評。主要呈現三大特點,第一,從年代分布來看,史前考古占比例最高,有9項入圍,夏商周考古有6項,秦漢考古有3項,宋元明考古有8項入圍。史前考古與宋元明考古,一早一晚,占據入圍項目的前兩位。第二,從遺址類型來看,以居址、墓葬和城址為主,但也不乏特色。近年來屢有洞穴遺址考古項目入圍,此次更是有3項上榜,反映了洞穴遺址以其地層堆積延續時間長、比較完好地保留史前人類的棲居遺跡等特色成為考古研究的熱點。第三,從發掘工作性質來看,主動發掘項目占絕大多數,工作延續時間普遍較長,課題意識主導、多單位合作、長期持續的調查和發掘工作已經成為國內重要遺址考古工 作的普遍特點,不僅解決了重大的學術問題,而且為遺址保護規劃的制定提供科學資料。
山西入圍的兩大項目中,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宮城及門址考古項目,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發掘。陶寺遺址宮殿區是陶寺遺址都城性質最重要的物化要素之一。2012年,宮殿區一帶的鉆探情況表明其周邊存在有圍垣遺跡,2013年3月,考古工作者持續對陶寺遺址疑似宮城城墻進行發掘。2017年繼續擴大發掘面積,基本廓清了宮城城墻堆積、結構、年代、發展演變等問題,并較為全面地揭露了疑似南東門址和東南拐角處的側門,取得重大收獲。
陶寺北墓地位于我省襄汾縣陶寺村北約800米處,墓地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400米,總面積在24萬平方米左右。目前探明長度4米以上的大型、大中型墓葬40余座、長度3米左右的中型墓葬100余座,車馬坑8座,大型墓葬多數被盜。2017年發掘面積5600平方米,暴露墓葬230座,依此推算,陶寺北墓地墓葬總數可能達到10000座。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將于2018年4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
據《山西晚報》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