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農歷正月十五,月圓人圓夜,山西出品的40集電視劇《于成龍》在央視八套圓滿落幕,至此,結束了該劇在央視電視劇黃金檔熱播一個多月的歷史!與此同時,一組喜報從網絡傳來,截止到2月11日22時該劇收官,《于成龍》網絡點擊量合計超過6.878億,一次次刷新主流劇作在中國電視劇史上的多項紀錄!
從央視一套到央視八套,從新年伊始(1月3日)到元宵佳節,從新年開年大戲到新春開年大戲,從地方媒體關注到中央媒體點贊,從劇中人物獲譽到劇中場景火爆……山西電視人為全國觀眾捧出一個“濃情山西年”!
這是讓山西人欣慰的時刻。這時,擦亮“山西制造”的幕后英雄——《于成龍》制片團隊也終于愿意走上前臺,獨家通過《山西晚報》袒露心聲。
電視劇引來全民關注
山西人一貫都是低調的,正如記者此前采訪的于成龍扮演者成泰燊所說:“于成龍本身就是山西人,他絕對不是高大上的形象,他是訥于言、重于行的。”如同于成龍一樣,一手締造了“于成龍現象”的山西制片團隊——山西影視集團、山西廣電影視藝術有限公司直到最后一刻才愿意真正地走上前臺。而“刺激”他們走上前臺的,是一篇篇重頭報道、評論,一組組天文數字,一段段觀眾心聲。
2017年1月6日,《于成龍》在央視一套開播的第三天,《人民日報海外版》就率先發聲:《一個可持續清官的結構分析——看電視劇<于成龍>》,其中寫道:“電視劇《于成龍》的魅力,就在于它很準確地揭示了一個可持續清官是怎樣育成的……在一定意義上看,吏治好壞乃是國運盛衰的一個重要基礎。所以,《于成龍》這部歷史人物傳記作品,在今天是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的。”
隨后,在《于成龍》進入央視八套重播后,2月7日,《人民日報》刊文《<于成龍>》:歷史劇的一股清流》,文中寫道:“中央電視臺開年大戲選擇了反腐題材歷史劇《于成龍》,意味深長。該劇好評如潮,不僅在于這是一出好戲,更在于中國歷史上有于成龍這樣的好官,當下反腐斗爭仍然艱巨復雜……《于成龍》是史傳精神的一次回歸,讓觀眾感受到歷史劇的一股清流……我們向世界輸出優秀中華文化,依靠的是如《于成龍》這樣充滿浩然正氣的優質文藝作品。”
其實,在央視的兩輪播出期間,除了《人民日報》外,央視的各檔電視劇推薦欄目以及《學習時報》等各大媒體全都站出來點贊。
而網絡上的力量更為勢不可擋,截至中央八套收官之際(2月11日晚10點),電視劇《于成龍》網絡點擊量統計數據為:愛奇藝2.76億,騰訊視頻1.4億,優酷9453萬,搜狐7700萬,PPTV6400萬,樂視2506萬,風行網424萬,土豆網780萬,合計點擊次數超過6.878億。網絡上的留言、評論更是無法計數,僅僅是1月24日《于成龍》在央視一套首輪播出后的統計數字就證實:從《于成龍》開拍到播出期間,“于成龍”被閱讀“367萬+”次……借用其他媒體的話說:“《于成龍》在收視上獲得的巨大成功,在網絡和社交媒體上引發億萬觀眾的好評和熱議。”
同時更令人欣喜的是《于成龍》的附加效應,因為《于成龍》熱播,“于成龍廉政園游人如織”的新聞見諸報端;因為《于成龍》的熱播,電視劇的取景地廣西羅城等頻頻成為各大旅游頻道的推薦地,搜狐旅游就曾做專題推薦《于成龍》的主景地大勒峒,這也是當初《于成龍》劇組在廣西搭建實景影城時所設想的。
制片團隊走到臺前聊拍攝艱辛
去年3月1日,當《于成龍》在晉中榆次老城開機時,山西影視集團的制片人團隊可能真的無法想象今天的一切。那時他們要面對的是一個不太成熟的劇本、一個幾乎沒有明星的劇組、一個橫跨四省的龐雜拍攝計劃、一場主流劇和市場劇的博弈……當時的艱辛無需多言。
當這一切成為最終呈現于熒屏的《于成龍》時,當時滿懷忐忑的總制片人王大林終于可以拍著胸脯說:誰說主旋律沒市場,主旋律一樣有收視率!
這個身高一米八的山西漢子也把積壓在胸中已久的話直率喊出來:“為什么主旋律的戲難拍,主旋律首先應該是感人的,如果不感人、也不好看,那叫什么主旋律?”對于如今所取得的成功,他毫不諱言制片團隊的功勞:“一個合格的制片人,就是要全程考慮作品,從策劃、創作、運作,甚至發行、銷售,《于成龍》的確為我們蹚出一條路。”
制片人丁曉峰則在回顧這一路時,說得深情:“有媒體向大家介紹,說我們山西影視集團有一支鋼鐵制片管理團隊,是既專業又敬業的‘野戰軍’,雖說是褒獎我們這個團隊,但這其間的酸甜苦辣,團隊每一個成員感受最為深刻。拍攝《于成龍》,從拿到劇本就開始從導、攝、燈、美、服、化、道等各個環節拆解。在山西、江蘇、浙江、廣西完成于成龍23年的為官生涯,實景拍攝,三分之二的資金用在制作上。制片人是導演背后的導演,太多不易。而令人欣慰的是《于成龍》的付出是有回報的,投資目前看已經確定收回。”
核心制片團隊中還有一員女將,就是執行制片人李靜,瘦瘦小小的身材卻蘊含巨大能量,靠著女性特有的細致化解了不少創作中的危機:“細節決定成敗,管理細節、服務細節,樁樁件件無小事。《于成龍》的創作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做好細節,團隊每個成員就會自發形成一種榮譽感,大家都會去維護它,這個太寶貴了。”
面對《于成龍》的巨大成功,他們幾乎沒有談一句成績,而都是從工作本身上汲取經驗,這又何嘗不是《于成龍》成功的要素呢?
山西影視迎來春天
無論幕后英雄們怎樣低調,《于成龍》還是高調出世了;無論山西經歷了怎樣的低潮日子,《于成龍》的熱播、熱議還是給了山西人昂首再出發的契機,山西影視的春天來了!
山西影視集團當家人、《于成龍》出品人高曉江在收官采訪里也詩情頻頻,當然,這個企業家此前的另一面也為不少人所知:評論家、戲劇家、詞作者,即使他很低調地以筆名為《于成龍》創作了主題歌《愛壯美落日染大江》歌詞,還是因觀眾的廣為傳唱被細心的媒體“揪出”真身。“當春雷在大地上滾過的時刻,《于成龍》落幕,這是一個好頭,一個好氣象,我們會再接再厲,我們的制片團隊正和著春天的步伐,意氣風發前行,我們也祝福山西。”他的言語間一掃開播時的緊張,輕松暢快。“《于成龍》能受到如此關注的確讓人始料未及,更讓人欣慰!通過這部劇,山西的品牌、山西的形象、山西的聲音、山西的故事、山西的魅力都得到傳播,山西被振奮了一下,自信心也被提升了一下,這無疑預示著山西新一年的美好,也為山西影視劇翻開新篇章。”6年前,山西影視集團成立之初,就以山西主導、主投、形成完整的山西利益鏈為目標,而今《于成龍》顯然最大化地實現了這一目標,它也成為山西影視劇歷史上綜合效益最大、最好的一部劇,目前不僅已確定收回投資,而且二輪、三輪和音像制品的發行全面啟動。“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高曉江在采訪最后說了這兩句,留了白,可后面的話大家都知道!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