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2月10日熱線消息(記者 段樹聰)2013年辦理了一個手機號碼,直到今年才發現,自己手機號碼竟莫名其妙捆綁著另外一部手機。近日,臨汾市民郭先生撥通了本報新聞熱線反映,莫名捆綁的是一部“合約手機”,是用自己每月話費換取的,但手機機主卻是別人。“這個手機到底是怎么辦理的合約手續?是什么人在使用這部手機?我的手機信息是不是已經被泄露了?”郭先生的質疑一連串。郭先生告訴記者,他的電信號碼180××××5559是2013年6月8日辦理的。按照事先約定,郭先生必須使用每個月至少189元的套餐業務,三年不得更改,還需預存500元的手機費。關于辦理話費換手機的“合約手機”業務,當時工作人員并沒有告知郭先生。
今年3月,郭先生想換一部新手機,當時適逢中國電信也一直在做合約購買手機的宣傳,按照他每個月的消費額度,是可以換一部不錯的手機的,于是郭先生便到中國電信臨汾分公司的營業廳去咨詢。沒想到營業員一查,系統顯示他的號碼已經辦理了一部合約手機,辦理時間就是在2013年6月,辦理合約手機的條件正是每月最低消費189元。也就是三年來,自己每月消費的電話費,為別人購買了一部手機,但這部手機到底是誰在使用?又是怎么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辦理的合約手續?郭先生奔波半年,但一直得不到解釋和解決。
7日下午,記者與郭先生一起,在中國電信臨汾分公司五一西路的一家營業廳再次進行了查詢。系統顯示,郭先生的手機號碼賬戶上的確有一部合約手機,是由臨汾一家金融單位擔保辦理的,合約時間為36個月。按照營業廳工作人員的說法,當時的政策,有擔保單位的話,能達到郭先生這樣每個月最低消費189元套餐業務的手機客戶,是可以0元購機獲得一部手機的。但當時合約的機型是什么手機,系統上卻沒有顯示,什么人在使用這部手機,更是無法得知,只能查到這項業務是在中國電信臨汾分公司政企部的一家營業廳辦理的。
記者找到了位于臨汾市彩虹橋東的中國電信臨汾分公司,該公司辦公室工作人員簡單了解情況后,又帶記者找到了客服部門一名姓張的工作人員。她通過營業系統查到的相關情況,與記者在營業廳了解到的情況基本一致,因他們不是具體承辦人員,也無法知曉具體手續辦理的細節。該工作人員表示,手機號碼是他們公司政企部門放出來的,號碼和合約機的手續辦理也是政企部下屬的營業廳辦理的,目前,她已經將有關情況反饋到相關部門,將積極調查此事,同時將盡快與郭先生取得聯系,在搞清楚事情真相的同時,盡可能給郭先生一個滿意的答復。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