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在給商家和消費者帶來商機與便利的同時,也為投機分子和不法分子實施網絡詐騙提供了契機。2015年“雙十一”將至,又到了網購狂歡的季節,在營銷手段多種多樣的網絡促銷大潮中,消費者如何全面考量、理性消費,不妨聽聽權威部門的提醒——
警方提示:提防網絡詐騙
11月3日,我省警方結合近期發生在淘寶網上的幾類詐騙案件及案情分析,提醒各相關單位和廣大市民有針對性地做好宣傳防范工作,減少群眾損失。
公安機關總結出三類詐騙案:
一、賣家店鋪存在安全隱患或賬號存在問題:冒充淘寶買家謊稱淘寶付款平臺被監管后鏈接釣魚網站被騙,謊稱賣家店鋪未交保證金對買家付款構成威脅需遠程操作交納保證金詐騙。
案例:林某收到一名自稱是淘寶買家發來的信息,稱其在淘寶店內購買了商品,因付款平臺被暫時監管,要其到一頁面操作。林某按網頁要求輸入了支付寶賬號、密碼和驗證碼,后發現對方分六次將6588元轉走,發現被騙。
陳某在淘寶網開設賣零食的網店,一個自稱系買家的與其“旺旺”聯系稱無法付款,并稱陳某店鋪沒有交保證金,根據買家保障協議買家付款會出現問題。該買家讓其與淘寶客服聯系,后一昵稱是“淘寶客服”的人讓其交保證金,并讓陳某同意讓其遠程操作其電腦,后陳某發現自己的“支付寶賬戶”被分三次轉賬共計3500元。
二、支付寶故障交易失敗需買家重新付款或退款給買家:主要手段是冒充賣家謊稱支付寶故障需遠程操控被害人電腦直接從被害人賬戶中進行轉賬詐騙。
案例:郭某在大同大學宿舍上網購物后接到自稱是某服飾專營店的售后,說郭某在淘寶的訂單付款時出現異常,無法發貨,并向郭某發來一個“鏈接”,讓其登錄后進行退款并要其開通QQ遠程協助。在對方的誘導下,郭某向對方用網銀付款4699元。
于某在登錄淘寶網購買二手手機時,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一個網址,稱該網頁可以購買手機,被害人信以為真,遂登錄此網址后進行操作,并在此網址付款購買了一部iPhone4S手機,后發現電腦被他人遠程控制,被害人付款的銀行卡中被劃走12020元錢,被害人發現被騙。
三、中獎詐騙。
案例:柯某在宿舍上網,登錄自己的阿里旺旺時收到一條中獎信息,其根據信息提示登錄網址填寫個人信息后收到要求交納3800元手續費及13000元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被害人按照信息內容往對方賬戶存入3800元現金,之后被害人給家里打電話要錢交稅,其家人聽到后告知被害人是被騙了。
據了解,此類案件利用互聯網的特點,多為跨區域團伙作案,分工明確,隱蔽性強,受害人主要是網店店主及網購人員。對“淘寶網”的運作方式及支付手段較為了解的嫌疑人,先在淘寶網上竊取被害人信息及訂單詳情,再以支付寶出現故障需重新付款或退款,或者以賣家賬號存在問題付款失敗為由騙取淘寶店主的信任,借機取得被害人的銀行卡及支付寶信息,最終將錢轉走;或者以淘寶旺旺為平臺,向被害人發布虛假中獎信息,制作釣魚網站騙取被害人信任后,要求被害人交納手續費及個人所得稅詐騙。我省警方提醒各級公安機關要充分利用網上公安、微信、微博等方式進行宣傳,揭露犯罪伎倆,提高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警惕性,同時,提醒廣大群眾在網上購物時提高自我防范意識。
王清文 李倩倩
消協提醒:別掉進各種消費陷阱
11月3日,太原市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應注意7點,慎防落入消費陷阱。
第一,要注意網購消費陷阱。“雙十一”很多經營者推出了“全年最低”“搶購”“狂歡節”等慶典活動,看似商家都做出了極大的優惠折扣力度,但消費者一定不要被某些虛假宣傳、虛假折扣所迷惑,有時經營者是先抬高價格后再打折,消費者事先一定要問清活動的詳細情況,對商品進行前期的了解或在不同的購物平臺和商鋪進行比較后再做決定。保留“抽獎秒殺”細則、禮品清單、訂單細節等相關截圖,以防商家事后私自取消訂單、修改活動詳情,致使消費者利益受損。
第二,注意選擇正規的購物交易平臺和商鋪。消費者要選擇正規的、信譽度高的交易平臺;選擇信譽度高的店鋪,或交易量大、消費者評價高的店鋪;詳細了解商品的規格、性能、價格等及店內的促銷活動情況。
第三,注意所購商品的特殊性。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定做的、鮮活易腐的、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交付的報紙、期刊不在網購“七日無理由退貨”范圍之內,消費者購買時一定要謹慎。
第四,注意售后服務承諾。消費者在購買貨物前,對于商品的售后服務,應提前與商家充分溝通,并保留商品售后服務書。要留心特價、低價商品有可能會設置“商品損壞不退不換”等霸王條款,消費者應謹慎選擇。
第五,注意網絡交易安全。應盡可能使用第三方付款方式,從而降低交易資金的安全風險。應注意不要隨意將姓名、證件號碼、銀行賬號、密碼等個人信息泄露。
第六,注意保存好購物憑證。內容包括:保存好商品,不要有人為損壞;保存好票據或網購憑單;保存好網上截圖,包括宣傳圖片、聊天記錄等;保留快遞公司的包裝。
第七,注意消費糾紛的維權途徑。一旦出現糾紛,消費者應先及時與商鋪溝通協商,協商不成,可向商鋪所在的網絡購物平臺投訴或向商鋪所在地的工商、消協部門投訴。如遇到網絡詐騙,應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運用相應法律法規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