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曲沃縣北董鄉南林交村種植的南林交蓮藕,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源遠流長,久負盛名。
進入農歷臘月,被山泉水滋養了半年的南林交蓮藕迎來采挖期。徜徉于南林交村的地頭,上千畝蓮藕田里鏟淤泥、挖蓮藕的忙碌身影來回走動,勾畫出一幅“冬日采藕忙”的勞動圖景。
1月10日上午9時許,記者站在南林交村鐫刻“龍王池”大字的影壁處,成片的蓮藕田盡收眼底,一塊塊田地如同拼圖,阡陌縱橫。尚未采收的田里覆蓋著地膜,在陽光下反射出一片銀白;正在采收的田里堆積著肥沃的淤泥,層層疊疊,藕農們腳穿雨靴踩在泥里,雙手握著特質鐵鏟,小心翼翼地挖開淤泥,仔細尋找蓮藕的身影。
南林交村是詩經故里,紫金山和龍王泉融匯之處。正是有了龍王泉的滋養,這里產的蓮藕潔白晶瑩、質地清爽、酥脆無渣、味甘多汁,具有獨特的清香味。近年來,南林交蓮藕先后獲評地理標識認證、綠色產品認證等榮譽。
“我們的蓮藕口感極佳,品質好,供不應求,不僅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也是曲沃縣著名的特優農產品,目前,全村蓮藕種植面積1000畝,年產量達300萬斤。”龍王池蓮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魏曉哲介紹。
低溫中,蓮藕田里涌動著陣陣寒氣,但采挖蓮藕的藕農卻脫掉外套,藕農梁俊合已經連續干了兩個多小時,他穩穩下鏟,找到藕節后一點點鏟去淤泥,再用雙手小心翼翼地將蓮藕從淤泥中剝離出來,放在田埂上。他說:“采挖蓮藕既是體力活又是技術活,每一次下鏟都得準,稍不注意就會破壞蓮藕的‘賣相’,萬一淤泥灌進蓮藕,就會影響口感。”
百余次的揮鏟,一點一點地剝離,才能收獲一個完整的蓮藕。梁俊合忙碌了半上午,只采挖到蓮藕20余斤。
在田間道路的另一側,藕農劉更新在小心翼翼地挖藕,他的家人則在水渠前清洗蓮藕。一段段外形細長的蓮藕經過山泉水的清洗,潔白如玉,表面光滑,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進了臘月開始采挖,一直要干到臘月廿五左右。”劉更新說,“有了龍王泉的泉水,我們的南林交蓮藕品質特別好。我家的藕田離龍王泉泉眼不足一百米,種蓮藕有優勢。”劉更新種植了一畝多地的蓮藕,每年能收益近3萬元。
“南林交蓮藕”這個響當當的金招牌得到市場廣泛認可。魏曉哲介紹:“一進臘月,蓮藕供不應求,挖多少賣多少,地頭價不低于每斤8元,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得益于蓮藕品種的不斷優化升級,南林交蓮藕的品質還在不斷提升。近年來,龍王池蓮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學院”的模式,在優種、優培上下功夫,與山西農業大學曲沃果蔬研究院建立校地合作,對蓮藕種源進行提純復壯及新優品種的引進,讓“南林交蓮藕”的口碑越來越響,實現了特色農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龍王池蓮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優中選優,把品質最好的蓮藕通過分揀、清洗、包裝等初加工后,發往全國各地。
“以品質建口碑,以品質贏市場。”魏曉哲說,“我們將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為目標,持續提升蓮藕品質,做強蓮藕產業,把南林交蓮藕的招牌擦亮,通過特色農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 柴云祥 祁欣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