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會現場,百名參觀者通過實地考察,直觀了解雙減項目成果。
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祁欣) 近日,在曲沃縣史村鎮郇村的千畝示范田里,一場人才云集的“北方小麥化肥農藥減施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現場觀摩會火熱進行。來自省、市、縣的農業專家和史村鎮的種糧大戶近100人駐足田間,或彎腰細觀、或相互交流,他們瞅著小麥正抽穗揚花,大贊使用了化肥農藥減施技術的小麥長勢喜人。
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董娟蘭在現場介紹了雙減項目在全市推廣實施及示范效果,通過多次到技術示范點和示范區實地調查,項目實施區在化肥施用量減少20%左右、減少農藥使用1-2次情況下,不僅沒有減產還有一定增產,實現小麥生產的減施提質增產增效。今年將在該技術示范推廣40余萬畝的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真正實現藏糧于技。
事實上,從2016年開始,我國在科研領域啟動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作物化肥農藥減施科研專項》。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方小麥化肥農藥減施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資助下,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臨汾綜合試驗站研發團隊對汾河平原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區小麥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進行了集成研究與示范。
4年來,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先后主持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黃土高原東部平原區(山西)增糧增效技術研究與示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方小麥化肥農藥減施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等項目,集成多個單項和綜合減肥減藥技術,在我市曲沃縣、堯都區、洪洞縣、侯馬市等小麥主產地建立示范基地10個,共建立示范區面積7000余畝,表現出良好的減施增效增產效果,為全省農業的綠色高效持續發展注入了內生新動力。
針對小麥生長中化肥農藥使用存在的問題,通過多年多點單項試驗和綜合技術試驗,集成了“汾河平原小麥化肥農藥減施高產高效綜合技術”,從篩選種植養分高效型抗病蟲品種、規范播種技術、根據麥田土壤肥力水平確定合理目標產量、選用多元長效拌種劑防控地下害蟲和苗期病蟲害,及生態調控為主的綠色病蟲草害綜合防治這一系列“科技動作”再加上邊集成邊示范、邊示范推廣邊技術培訓輻射帶動等形式加快技術推廣,切實達到“做給農民看、教給農民干、幫著農民算”效果,真正意義上實現把化肥農藥減下來,促小麥產量提起來。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