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成立南林交改良大蒜合作社、創辦曲沃縣龍汾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南林交龍王池蓮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認證地理標志和無公害農產品,打造蔬菜出口基地,打品牌,拓銷路,促進了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在家門口創業的人就是魏明忠。
魏明忠,曲沃縣北董鄉南林交村村民,退伍回鄉以來,他廣泛開展調研,積極研究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狀況,想方設法在農產品擴規模、增效益、創品牌方面尋求突破。2007年以來,魏明忠圍繞大蒜和蓮菜的種植。現在大蒜種植已成為全鄉的主導產業,蓮菜種植成為全縣的特色產業。
北董鄉一直享有“大蒜之鄉”的美譽,擁有種植面積2萬畝,分布在南林交、南下郇、景明等17個村,全鄉年產大蒜3.5萬噸,蒜薹1.6萬噸,是當地老百姓增收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大蒜價格大起大落,種植戶承擔著極大的市場風險,在市場價格低迷的年份,大蒜滯銷,種植戶連成本都收不回來。為改變這一狀況,魏明忠于2007年1月成立了南林交改良大蒜合作社,立志搭建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橋梁。
南林交蓮藕產地位于紫金山腳下,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沸泉和龍底泉長流不息,二泉水質好,利于蓮藕生長,故這里所產蓮藕皮白如玉、口感脆嫩。但一直都存在種植技術與模式相對落后、群眾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效益低等問題,以至于規模越來越小,品質也有所下降。作為土生土長的林交人,魏明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打出南林交蓮藕的品牌,2008年他帶頭成立南林交龍王池蓮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隨后又成立曲沃縣南林交改良大蒜合作社。魏明忠將南林交村的大蒜、蓮藕、洋蔥等蔬菜,包裝成優質農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如今,合作社300畝蓮藕基地每年產量達到450萬公斤,精包裝的蓮藕比只賣原材料年增收1500萬元。同時,合作社里的146戶農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0%以上。去年,利用12萬公斤大蒜原材料加工成的4萬公斤黑蒜,銷售年利潤達到344萬元以上,增收86.2%。
“無名無姓進市場,沒有品牌叫不響”,光有產品、品質還不夠,還得有品牌。2012年,魏明忠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南林交”商標。他帶著滿腔的熱情,不斷引進新技術,推廣生物菌肥、有機肥的應用,提品質,增效益;帶著產品,跑市場,搞認證,逐漸開拓了穩定的銷售渠道,打出了“南林交”蔬菜的品牌。“南林交”牌蓮藕,2011年通過了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2012年取得了農業部地理標識認證,是曲沃首個取得地理標識認證的產品。2013年榮獲第三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暢銷產品獎,被評為山西省名牌農產品;2014榮獲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參展產品金獎。2015年代表山西參加了波蘭農展會。“南林交”牌大蒜多次參展農博會,參加“農超對接”“農校對接”,2013年通過出口農產品檢疫檢驗,進行了出口農產品備案,取得了農產品出口資質。
為提升產品形象,魏明忠又多方征求意見,設計制作了高、中、低檔一系列的產品包裝,并引進了蓮菜的真空包裝技術,為產品遠銷提供了保鮮保障。
為了更好地促進合作社的發展,魏明忠同當地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了聯合社,走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的路子。合作社成員覆蓋全縣24個村,蔬菜面積發展到4萬余畝。“南林交”品牌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合作社產品供不應求,60%以上實現了訂單銷售,尤其是2016年與韓國簽訂了1000噸蔬菜出口訂單,實現曲沃縣農產品首次出口。2018年參加第二屆山西省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三等獎。
魏明忠嚴格要求自己,參加各級培訓,提升自身素質,提高服務能力。2014年,參加了農業部組織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學習、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培訓班等。與此同時,他不斷加強合作社內部管理,合作社按照社員自愿聯合、自主經營、自主盈虧、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的運作機制。堅持民主辦社、民主管理,加強對社員的“五統一”(統一培訓、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管理、統一供應農資、統一包裝銷售)服務。
目前,合作社基本實現“管理民主化、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市場網絡化”。經過幾年努力,曲沃縣南林交龍王池蓮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于2014年被評為國家級示范社,2009年、2012年兩次被評為省級示范社,2010年被評為臨汾市窗口示范社。(靳佩佩)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