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蒲縣在抓黨建促基層治理上再動員、再發力,將支部建在社區網格上,依托“道德銀行”積分管理模式,組織駐社區單位和廣大黨員到網格黨支部報到,帶動普通群眾廣泛參與,著力打造“黨群同‘行’·善治蒲邑”基層黨建品牌。
黨員帶頭、全民參與,確保有人來管事
8月10日一大早,翠屏山景區服務中心副主任韓建平和黨員楊蒲就來到聽障人士賈引變老人家中,帶著老人前往蒲縣人民醫院測試聽力、辦理診斷證明,隨后又帶老人拍了一寸免冠照,悉心準備老人申請殘疾證所需要的材料。“老人家,這是我的電話號碼,您有什么困難再聯系我。”韓建平對80歲高齡的賈引變大聲說著,生怕她聽不清。
韓建平和楊蒲是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中的普通一員。今年4月,蒲縣發出《關于進一步規范機關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的通知》,在110余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社區共駐共建的基礎上,組織1900余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地黨組織報到,利用“八小時之外”開展志愿服務、議事協商。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今年以來,該縣4個社區共收集民生事項259件,對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在每月17日的“兩代表一委員”接待日現場反饋進展,確保件件有著落。
借助黨組織的“磁石效應”,各社區同步帶動600余名居民志愿者、物業服務企業、以愛邦社區公益服務中心為代表的社會組織廣泛參與,形成了黨組織領導下多方聯動的社區治理共同體。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我國老年癡呆患者和失智老人已超過千萬人次。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喚起全社會對老人的關心與關愛。”蒲縣五鹿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負責人喬瑞表示。這是蒲縣五鹿社區與愛邦社區公益服務中心,聯合蒲縣縣委老干部局開展的“用心關愛·讓愛回家”黃手環定位貼公益活動結束后的一幕。
支部入網、嚴密體系,確保事事有人管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本次選舉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6月12日,蒲縣首個網格黨支部——盛世錦繡小區網格黨支部成立并召開第一次黨員大會,選舉出6名黨員進入支委班子。
在此次網格黨支部選舉中,蒲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黨建辦主任胡水林也被推選進了黨支部班子。“盛世錦繡小區網格黨支部所屬黨員不轉入組織關系,不承擔發展黨員、收繳黨費、接轉組織關系等職責,主要負責帶領黨員、帶動居民參與小區治理。”胡水林介紹。
在社區黨組織之下,該縣共設置了27個網格黨支部和102個樓棟黨小組,將報到黨員納入管理。同時,注重從領導干部、黨務工作者、物業從業人員中選配網格黨支部班子成員,以增強支部號召力和凝聚力。據統計,選舉產生的支部班子中“三類人員”占比達80%。
家文麗是馳援湖北的“抗疫英雄”,也是盛世錦繡小區網格黨支部的單元長,她所在的單元受到大家一致好評。“我們單元有個黨員群,群里分配每名黨員就近負責兩層樓共8戶居民,這樣有什么事好溝通,效率也快。”家文麗說,“我們單元黨員多,大家都比較認真負責,做什么事都是一條心、一起干。”
通過安排報到黨員與周邊群眾結成對子,統一制作懸掛“共產黨員家庭”標識牌,健全了“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系,蒲縣著力構建出“一格一組織、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矛盾不上交”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積分管理、激發動力,確保人人來管事
“道德銀行”是蒲縣的一項創舉。2018年,面對一些貧困戶“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等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在全縣9個鄉鎮93個村成立了“道德銀行”,這一創新舉措極大地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為該縣實現脫貧摘帽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小”積分撬動“大”治理。今年,蒲縣復制“道德銀行”成功經驗,對到社區報到的黨組織和黨員、居民建立“雙積分”信息化管理臺賬,個人積分設置群眾文明善行和黨員發揮作用兩大類,前者可在“愛心超市”兌換物品,并作為發展黨員的重要參考,后者作為民主評議、選拔任用、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單位黨組織集體積分由本單位黨員個人積分累加平均,年終進行排名通報。
積分管理既是助推器,也是風向標。該縣緊密結合民生實事制定網格黨支部積分項目,先后組織開展了“強化安全防范·共建美好家園”、“全民反詐·警民攜手·你我同行”、助力疫苗接種“紅色屏障”專項行動等活動,在積分管理的激勵下,參與黨員累計達2400余人次,群眾普遍反映有了“紅色管家”,社區的“家”味更濃了。
“蒲縣自古就有崇德向善的優良傳統,新時代新形勢下,我們將黨的領導優勢與本地文化優勢相結合,一體構建‘黨員存黨性、百姓存道德’的積分管理體系,實現黨群同行、同步積分、同行(道德銀行)管理、同向激勵,黨群同‘行’·善治蒲邑黨建工作品牌效應正初步顯現。”蒲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洋如是說。(劉靜嫻 崔晨菲)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