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縣縣委書記薛鳳奎在普格建材有限公司調研環保工作。
蒲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曉舟在蒲縣景丞牧業有限公司調研環保工作。
臨汾新聞網訊 全縣林地面積181.67萬畝,森林面積90.8萬畝,近5年林木覆蓋率和森林覆蓋率均保持每年1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基本實現了可綠化的國土面積全覆蓋,創造了“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縣”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榮獲“全國綠化模范縣”稱號;
全縣在冊河流13條,其中省考市管的昕水河境內干流長45公里,流經黑龍關、蒲城、薛關3個鄉鎮、18個村委,共9條支流,年平均徑流量7620萬立方米,具有良好的生態基礎,是國家重點生態主體功能區;
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秋冬防”期間,大氣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1.15%,SO2平均濃度值同比下降32.93%,全縣未發生重污染天氣,是我市唯一3項指標全部完成的縣;
……
近年來,蒲縣堅決扛起生態環保政治責任,按照“一崗雙責”要求和“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原則,用心、用情、用力守護蒲縣的綠水青山。
眾志成城 鑄就生態屏障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要深度踐行‘兩山’理論,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老百姓呼吸新鮮的空氣、喝干凈的水、吃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談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蒲縣縣委書記薛鳳奎態度明確。
蒲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曉舟也表示,要堅守生態環保底線,擦亮生態發展底色,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改善生態環境,補齊環保短板,堅決杜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發展和繁榮。
今年以來,蒲縣把污染防治工作作為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來抓,提高站位、提早謀劃、提檔推進,結合全省違法排污大整治“百日清零”專項行動,成立了由縣委書記和縣長掛帥的生態環境治理攻堅行動總指揮部,下設集中供熱擴面、煤改電擴面、煤改氣擴面、散煤清零、柴油貨車治理5個專項指揮部,實行“三個專”“四個一”工作機制,即專人負責、專項經費、專門攻堅和一項工作、一套人馬、一個牽頭單位、一抓到底,出臺了《蒲縣2019-2020年清潔取暖工程實施方案》《蒲縣2019年散煤污染專項整治實施方案》《蒲縣柴油貨車和散裝物料運輸車污染治理實施方案》《蒲縣2019-2020年秋冬季工業企業錯峰停限產管控方案》4個工作方案,為打贏生態環境治理攻堅奠定堅實基礎。
全縣上下牢固樹立“大環保”理念,嚴格落實工作職責,以責任落實保障工作落實。縣級領導帶頭抓好分管領域的生態環保工作,深入研究分管領域影響環境質量的主要問題以及推進重點任務、解決重點問題的具體對策;分管領導定期聽取生態環境治理攻堅推進情況,不定期進行檢查和督查,在攻堅一線指導、協調、督辦工作;各鄉鎮主干作為各轄區第一責任人,認真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把環境保護與本鄉鎮各項工作統籌考慮、綜合決策、同步推進;各職能部門按照“管發展管環保、管生產管環保、管行業管環保”的要求,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發力落實生態環保目標任務;各企業作為治理污染的主體,主動扛起責任,推進清潔生產,通過資源循環利用降低生產成本,確保排放達標,不斷提升企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能力。
重拳出擊 守護碧水藍天
今年以來,蒲縣認真落實全市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優化、運輸結構優化、城鄉環境整治、水體環境提標、土壤安全保障、礦山生態治理、治污能力建設“八大工程”,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全力打好生態環境治理攻堅戰。
突出重點“治氣”。“十三五”以來,蒲縣對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項目零審批、零引進,今年啟動實施山西奧鑫博年產兩萬噸體育健身器材、宏源公司垚鑫18兆瓦生物質發電、山西建邦鑄造生鐵、北京永正電器年產5萬臺空氣源熱泵、天津世創中車天機鍛造、山西中南鐵路1000萬噸蒲縣專用線6個轉型項目;建立了縣級督查長效機制,由生態環境、能源、工信、自然資源等部門抽調執法隊伍,采取行業監管和聯合執法相結合的方式,按照“日常每周一次,重污染天氣期間駐場”的要求,不定期深入企業開展督察巡查,近3年淘汰取締“散亂污”企業60余家;41家企業完成環保深度治理;劃定“禁煤區”“禁燃區”,大力開展散煤整治,實行優質煤置換3000余噸,大步推進清潔取暖工作,城區集中供熱率達到97%,年內實現城區散煤“清零”和清潔取暖全覆蓋;重新劃定了大氣污染防治綠色運輸示范區和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區,并向社會發布柴油貨車優化通行措施的通告,從交通、交警、生態環境、市場監管、住建、公路等部門抽調50余人,組建固定執法、入戶抽檢、路檢路查、城區執法4支隊伍,高頻次、嚴標準開展柴油貨車治理和管控工作;圍繞施工工地揚塵管控“六個100%”要求,建立了開復工揚塵治理審查制度,將揚塵治理與施工安全、施工進度同步督查,城區所有在建工地全部安裝遠程視頻監控,與縣住建部門監管平臺聯網,實時監控工地揚塵治理情況。特別是對今年夏季以來臭氧濃度居高不下的情況,蒲縣加大污染管控力度,全縣完成餐飲行業安裝油煙治理裝置214家。
補齊短板“治水”。該縣計劃在昕水河下游薛關鎮境內再規劃建設一處人工濕地工程,同時加強城市污水處理廠監管,實施新改建鄉鎮污水處理廠工程,力爭達到鄉鎮污水處理廠和鎮區污水收集管網全覆蓋,有效改善昕水河水質;對全縣禁養區范圍內的養殖場進行有序搬遷,要求全部高標準建設環保設施。
加快步伐“治土”。蒲縣認真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調查和監測,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措施,重點推動轄區礦業主體對其礦界范圍內的歷史遺留礦渣進行治理,運用公益訴訟手段,督促工作落實。啟動實施投資7000余萬元的煤矸石循環利用項目,逐步解決全縣的歷史遺留礦渣治理難題,推動全縣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
鐵腕治污 打造環保鐵軍
生態環保工作既是政治任務,也是系統工程,為此,蒲縣建立起黨委領導、黨政同責、齊抓共管、社會參與、系統治理的工作格局,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治理。
立足建設宜居、魅力、幸福新蒲縣的目標實際,該縣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企業等創建活動,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微信等載體作用,大力宣傳先進典型,暢通公眾互動渠道,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生態建設的濃厚氛圍;充分調動全縣環保監察執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廣泛發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戰役中,拉開了全縣環境執法大練兵的序幕。短短幾個月,市生態環境局蒲縣分局這支勇做勇為的隊伍奔赴一線,晝夜作戰,先后參與生態環境部強化幫扶督查、長江沿河排污口核查、晉北三市強化督察、全省“百日清零”行動、臨汾市“一城三區”散亂污排查等行動中。
行動是檢驗一切工作的最好標準。蒲縣成立了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領導組,實現了多部門生態環保職能的有機統一,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保鐵軍,為推進生態環境治理攻堅提供堅強有力保障。
他們把全縣120余家企業全部納入“雙隨機”監管平臺,推行“陽光執法”,及時公開環境監管執法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并設立了舉報電話,制定了詳細舉報制度和舉報處理流程,鼓勵公眾參與進來,積極舉報或反映損害群眾健康、影響環境形象的違法案件,做到舉報必管、管必有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縣上下在助推蒲縣加快發展的同時,還將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守好生態環保這道底線,讓蒲縣的天更藍、水更碧,空氣更清新、生活更宜居。
記者 盧婷
照片均由臨汾市生態環境局蒲縣分局提供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