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死不屈七勇士
李青山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紀念抗日戰爭70周年日期的臨近, 我村村民對電視上播放的中日關系特別關注,對安倍晉三厚顏無恥的狡 辯行徑義憤填膺,村民們氣憤地說,這個壞東西,對他的前輩侵略中國,屠殺中國人的滔天大罪就是不承認,還滿口都是和平,什么“積極的和平主義”,“安保法”之類,其實他心里想的是侵略、擴張,他的“積極的和平主義”就是他前輩的“大東亞共榮圈”,他的“安保法”就是戰爭法,侵略法,如果他不顧亞洲人民和本國人民的反對,一意孤行,挑起戰爭,人民最終會絞死他。村黨支部根據村民的情緒,召開了黨員大會,專門以“國家主權不可辱”為主題討論。我村里的人為什么對安倍晉三有那么大的厭惡?除了他完全罔顧侵略事實外,還因為日本鬼子在我村殘忍地殺害了七名抗日戰士,村民都銘記著這一筆血債。
70多年前,侵華日軍進入晉南,翼城縣也無能幸免,它們所到之處就成了殺人屠宰場,房舍被燒,財物被劫,婦女被辱,成千上萬老百姓被殺,血流成河。當時日寇在臨村曾抓住一懷疑是抗日女干部的婦女,先奸后殺,然后把肉割 下來剁成肉餡包餃子,還強迫村民吃,日寇制造了一幕幕人間慘劇,令人發指。
有侵略,有屠殺就有反抗,日寇占領翼城不久,我黨就在日寇統治的薄弱地帶---翼城東山深處一個叫“青城村”的村子里建立起“青城縣抗日民主政府”,他們高舉反抗大旗,組織民眾堅壁清野,抗糧抗稅,他們組織起有武器裝備的“縣大隊”,到敵營“抓舌頭”,不斷騷擾敵人,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產,民眾把抗日政府當成主心骨,對“縣大隊”特別好,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盤踞縣城的日寇把縣大隊當成心腹之患。
1944年12月26日,臨近小年,抗日民主政府考慮到日寇會利用這個傳統節日搶糧搶物,派出七名戰士到位于縣城附近的村莊偵查敵情并告知村民提高警惕,這時正好遇到到辛村疙瘩村里搶糧的警備隊,戰士們立即與警備隊發生激戰,順利擊退了敵人,奪回了被搶的糧食,當把被搶的糧食發給被搶戶后,他們懷著勝利的喜悅返回。因返回青城要走70里地,而走到兩坂村已夜里10點多了,兩坂村屬于半解放區,即白天是敵占區,晚上就成了解放區,或晚上是敵占區,白天就成了解放區。這七名戰士準備在兩坂“堡壘戶”李成旺家住一夜,第二天返回根據地。
但潰逃的警備隊到縣城將上午糧食被截的事情告知鬼子后,鬼子大發雷霆,急令查清七名戰士的位置,警備隊沿路向后山查,碰到一內奸告密,立刻鎖定了兩坂村這個位置,縣城的鬼子和警備隊與隆化鎮的鬼子和警備隊近500人,象500只嗜血成性的惡狼,連夜惡狠狠地疾速向兩坂村撲來。
鬼子進村,“堡壘戶”李成旺及時得知,及時告知,戰士們及時撤出并占領村莊一制高點,與敵人展開激戰。但敵人人數太多,七位戰士上午與警備隊對戰消耗了一部分彈藥,寡不敵眾,最后從制高點殺出一條血路,回到一個窯洞里有一偏窯,還有一牲口槽的窯洞里。
敵人立即將窯洞團團圍住,并派偽軍向戰士們喊話:“你們被包圍了,
乖乖地投降吧!”然而他們聽到的卻是:“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隊伍,我們怎么能象你們,投降日本鬼子,當漢奸,當賣國賊,你們真可恥!”偽軍又喊話:“投降過來吧,皇軍說了,過來可以保住命,還可官升一級。”然而得到的回答是:“你們生為中國人,有些還是翼城人,給鬼子當漢奸,你們不覺得可恥嗎?勸你們為自己留條后路!”鬼子又逼著警備隊長接近窗戶喊:“繳槍不殺!”還沒喊完,一顆子彈飛出窯洞,立刻削掉了他一只耳朵。
鬼子隊長氣急敗壞,立即指揮機槍掃射,機槍把窯洞的們和窗戶都打爛了,但由于戰士們躲在牲口槽后和窯洞里的偏窯,所以毫發未傷。
鬼子見這招不管用,就抓了幾個老百姓進窯勸降,老百姓進窯后,戰士們了解了窯外敵情,知道敵人人數眾多,寡不敵眾,已作好了必死準備,就對他們說:“老鄉,你們快出去,小心連累了你們,我們打槍迷惑敵人。”接著把老鄉推出門外,又放了幾槍。
眼見攻擊不行,勸降無望,鬼子想到了一個惡毒的辦法,他們到村里各戶卸下門窗,又搜到好多辣椒,從窯頂扔下來堆到窯洞口,然后潑下來汽油,再用機槍掃射將其點燃,又抬來脫粒糧食的風扇對著窯洞口猛扇,立時,窯洞內傳來劇烈的咳嗽聲和痛苦的呻吟聲,面對劇烈的咳嗽和痛苦的呻吟,鬼子們發出哈哈大笑,并幸災樂禍地喊:“你們沒有活路了,快投降吧!”然而,窯洞里傳出的仍是斬金截鐵的話:“我們不投降,我們絕不投降!”
大火燃燒了一個多小時,罪惡的風扇也扇了一個多小時,鬼子再一次喊話:“投降吧!只有投降才能活!”但是,窯洞里仍然傳出斷斷續續的微弱聲音:“我們不投降,我們寧死不投降......”
大火繼續燃燒,脫粒風扇繼續轉動......。天將黎明時,大火停止了燃燒,風扇停止了轉動。見窯洞里已沒了動靜,鬼子進入了窯洞,然而眼前的情況令他們大為吃驚:七個戰士或坐、或趴、或跪,象七尊雕塑,仍保持著戰斗姿態:有的握著槍,有的握著手柳彈,有的手插進土中,土中埋著槍的零部件......。戰士們的身體已經烤的焦黑,鬼子去摘戰士手中的槍,卻怎么也摘不下,等摘下槍時,戰士扣板機的指頭也斷開了......。
天亮時鬼子撤退了,但他們是懷著驚恐和嘆服的心情撤退的,也許他們內心驚恐或嘆服的是:當一個民族欺凌另一個民族時,面對的是另一個民族內心英雄般的強大,而在勝利之時的自己,內心 卻是螻蟻般的渺小。
七名戰士在殘暴的日本鬼子面前犧牲了,但他們是寧死不屈犧牲的,他們的精神是寧死不屈的勇士精神,村民們看 到這種悲慘的場面,失聲痛哭,這時,得到消息的抗日政府的領導和縣大隊的人員趕到了,他們和村民含淚收斂著戰士們的遺體,悲憤地表示一定要向鬼子討還這筆血債,在收斂烈士們的遺體遺物時,他們從烈士馬金讓趴著的土堆下發現了一份入黨申請書,縣大隊指導員、第二中隊隊長王玉文代表黨組織當場宣佈,追任馬金讓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軍民當場宣誓: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漢奸買國賊,為死難烈士報仇血恨!
七勇士寧死不屈的事跡立刻在根據地傳播開來,也在全縣傳播開來,當時全縣人不叫兩坂村為兩坂而叫勇士村,華北抗日根據地戰時文工團根據七位烈士的事跡編演了話劇“寧死不屈七勇士”;日本投降后,根據翼城縣縣長、原青城縣抗日民主政府縣大隊長張若愚等的提議,為七勇士在隆化鎮立了碑;五十年代,兩坂村黨支部在村里為七勇士立了碑,村民每年清明都要為七勇士掃墓祭奠,改革開放后,在全縣功勛書記、兩坂黨支部書記、村長、全國勞動模范李洪海的倡議下,將祭奠地點移到了勇士們當年犧牲的原地點,并重新立了碑,七勇士的英名永垂不朽!他們是:
王金榮,河北寧晉縣城西村人,共產黨員,24歲,七七二團偵查排長;
蘇聯民,翼城隆化鎮衛家河村人,22歲,班長;
李致遠,翼城朱砂古垌人,共產黨員,26歲,戰士。
徐其珍,翼城陵下村人,共產黨員,22歲;
馬金讓,翼城東遼寨村人,戰士,20歲,犧牲當天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員;
陜學生,翼城大河口村人,共產黨員,戰士,18歲;
李來喜,河南滑縣人,戰士,22歲。
(作者系翼城縣隆化鎮兩坂村退休干部)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