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工作認真負責、甘于奉獻、勇于創新,能認真履行教師職責,關愛學生,是做班主任的最基本的要求,管理好班級可以從以下四點著手。
一、愛崗敬業,關愛學生
愛心是具體的,瑣碎的。每天早早到校,巡視教室,看看學生有沒有到齊,問問孩子們早上是否吃過了早餐,各種學習用品是否都帶齊了,遇到天冷或天熱的時候,同學們的衣服穿得是否合理。家庭特殊,條件很差的孩子,多次送去衣服和學習用具……家長感激,學生感動,作為教師,關心學生就應該像關心自己孩子一樣,既要關心她們的生活,又要關心她們的健康,還要關心她們是否懂得怎樣做人。這些看起來很平常,其實這正是一個教師愛心的具體表現。
二、班級管理,持之以恒
班主任要把養成教育作為班級管理的基礎。利用班會、隊會組織學生學習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她們了解懂得各項規范要求,為今后能遵規守紀奠定基礎。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在班級充分發揮小干部的作用,促使孩子們自我約束,自我反省,從而達到了良好的習慣養成。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及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在班內利用國慶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植樹節時,讓學生通過自制標簽的形式督促自己保護身邊的一草一木;母親節的時候,讓孩子們給親愛的媽媽送份節日禮物或幫媽媽做件好事,進行感恩教育……。通過一系列教育活動,教會孩子認識世界,明辨是非,學習怎樣做人。針對獨生子女缺乏責任感和愛心兩大弱點,積極在學生中開展以“不給別人添麻煩”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引導學生開展“多給別人留方便”的系列教育活動,教育學生從只會關心自己的圈子里跳出來,學會關心和愛護她人。在持久的、有意識的引導下,“不給別人添麻煩”和“多給別人留方便”成了班上同學的自覺行動,班級集體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創新方法,培養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保障,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創新班主任工作方法。在教學的具體工作中,注重運用激勵機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星級評價激勵學生,做到嚴慈并濟。既嚴格地對學生進行訓練課堂常規、集會常規、出操常規、衛生常規、勞動常規、路隊常規訓練,又設立“衛生星”、“守紀星”、“文明星”、“安全星”、“創新星”等方式激勵學生,凡是學生有好的表現,就為她加一顆星星,一周一小評,“小星星”數量最多者為本周明星,一學期一大評,在每個學期結束時,獲周明星次數最多者為該學期校園明星,為該生頒發獎狀,以表揚鼓勵。正因為如此,孩子們有了明確的追求目標,培養了集體主義精神,紀律增強了,學生懂得團結互助了。良好的習慣也形成了。
四、家校協作,健康成長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協作,針對“當與學生說到請家長時,就表現出一種畏懼和擔心”這一現象,究其原因,原來在孩子心目中,只有她們犯了錯誤時,老師才會請家長,每次請家長后就會被家長訓斥,重者還要被打,所以孩子們很反感。為了消除孩子們的疑慮,可以試著改變策略,當孩子進步了,電話通知家長;當孩子做了好人好事,成績有了進步時,可以頒發喜報告知家長。班主任要把與家長的溝通當作對學生的一種獎勵。本著少懲罰、多肯定;少質問、多鼓勵;少訓斥、多交談;少命令、多引發的談話政策,進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讓孩子不把學習當成負擔,健康快樂地成長,讓家長和班主任一起分享孩子們成功的快樂。
有一位詩人這樣說過:如果你種下的是葵花,秋天收獲的會是一片金黃;如果你種下的是甘蔗,秋天的收獲的定是甜蜜;如果你種下的是自己的一顆心,收獲的一定是一輪火紅的太陽。有風雨就有陽光,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嚴謹,班風就正,學風就濃,活動開展的就有聲有色。
解放東路小學 翟亞麗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