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照顧患者
臨汾新聞網訊 “孩子得病14年了,今天第一次喊了一聲爸……”10月31日,在市第五人民醫院五病區,今年已過六旬的謝老爺子說話間,淚水不經意地流了下來。今年38歲的謝小斌(化名)是大寧縣人,他11歲時,母親病逝,父親也未再娶,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可是在他24歲的時候,因為婚姻受了刺激得了精神分裂癥,先后在北京、太原等地看病,后來在市里其他精神類醫院住院進行康復治療。今年6月份,小斌回家后沒過多久又犯了病,還打傷了父親,然后住進了市第五人民醫院繼續治療。這次謝老爺子看到兒子的轉變,并聽到了14年來的第一聲“爸”……講述著多年來一個人拉扯孩子長大,并陪其四處求醫的經歷,這位已過花甲之年的老人潸然淚下……他用布滿皺紋的手抹了一把臉,轉過頭看向窗外,正午的太陽發出耀眼的光芒,窗臺上的吊蘭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蔥郁。
謝小斌只是市第五人民醫院正在治療的200多名精神障礙患者中的一名,住院兩個多月來病情好轉,這一切都是該院所有醫護人員辛勞付出的結果。
以心換心 當好患者的“山”
“對于精神障礙患者來說,醫生就是病人的‘山’,只有用真心,將患者當親人看待,才能真正讓他們有依靠,才有可能建立好醫患‘聯盟’,讓患者盡快康復,回歸社會……”市第五人民醫院五病區主任石臨娟如是說。
基于這樣的認識,多年來,該院秉承“用我的真心、關心、耐心,換您的放心、安心、舒心”的理念,以心換心,視患者為親人,并用精湛的醫術、優質的服務受到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贏得了社會的認可。
“這個病人是今年5月份住進來的,剛來的時候,他的腳底被瀝青嚴重燙傷并潰爛,由于其患有躁狂癥,所以其他綜合性醫院不收,家人就送到我們醫院了……”五病區護士劉霞指著正在午睡的男性患者劉成成(化名)說,該患者49歲,家里僅有80多歲的母親照顧其生活。后來他犯起病來,六親不認,掐住母親的脖子差點令其窒息,好在有鄰居發現,要不后果不堪設想。
劉成成住進醫院后,生活不能自理,護士們每天不僅要給他受傷的雙腳沖鹽水、換藥,還要照顧其生活起居。“有一次,同事小王正蹲在地上幫他換藥的時候,他冷不丁地就用拳頭朝著小王的臉部打去……”劉霞說,這是他們經常會遇到的事情,但是事后,他們還得耐心去做心理輔導、換藥、護理等,因為他們是病人,醫務人員都不會往心里去。
該院康復科主任張玲玲接過話茬說:“各病區里的患者就像幼兒園里的小孩子一樣,有情緒低落的、有暴躁易怒的、有執拗難溝通的,但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醫務人員都要做到耐心傾聽和細心開導。有時,病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大夫被謾罵,甚至被打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前兩天,劉成成的母親前來探病,看見兒子腳上的傷好了不少,病情也穩定了,為表達感激之情,她還特意帶來了一面寫有“醫德高尚暖人心 醫術精湛傳四方”的錦旗。
“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發藥到手,看藥到口,咽下再走?!薄@是該院醫護人員自覺遵從的職業要求?!半m然累、有時候還很委屈,但看到病人逐漸康復,步入正常的生活軌道,我們心里就特別有成就感!”石臨娟說。
聚力凝心 盡好職業的“責”
“從十六七歲開始,我被病痛反復折磨幾乎絕望,以為這輩子都在病魔的爪牙中走不出來了,可是經過市第五人民醫院的治療后,至今已經兩年了,都沒有再發病?,F在,我重新走向了社會、參加了工作并結婚生子,還擁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我的康復經歷告訴廣大病友,精神類疾病并不可怕,一定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積極配合治療……”10月29日下午,市第五人民醫院在南外環院區開展了“首屆醫患互動開放日”活動。家住蒲縣,今年24歲的康復患者王平平(化名)委托朋友將一封感謝信送到了醫院,他用自己的經歷鼓勵所有住院患者和親屬增強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
活動中,該院康復科、心理科等科室的專家,抓住此次機會,從正確認識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心理指導、精神障礙患者服藥的方法等方面進行講解并與患者親屬進行互動,以提高患者親屬和社會公眾對精神疾病的認知,并呼吁全社會接納、支持已康復精神障礙患者重新融入社會。
據統計,我國精神病發病率高達17%,重癥精神疾病發病率達1%,全球抑郁癥發病率高達11%。目前,我國受精神、心理、睡眠等問題困擾的人群逐年增加,而就醫率卻不足10%。就臨汾而言,在全國嚴重精神障礙管理系統中登記的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已有1.8萬余人。為了不斷提升人們心理健康素養,有效化解心理失衡、生活失意等潛在疾病的危害,該院堅持精神類疾病“可防可治”的原則,本著“走出去、學進來、用起來”的理念,多次派人去北京、太原、西安等地參加進修、輪訓,并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前來授課,進行教學式查房,以提高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
“我們的醫務人員每季度都要定期到農村、社區走村入戶搞篩查、調研?!痹撛旱谌^主任王艷芳說,幾年下來,他們已經跑遍了全市絕大部分鄉鎮和自然村,進行精神衛生健康宣講、義診活動上千次。
此外,該院還抓住“世界衛生日”“世界精神衛生日”等重要衛生節日、紀念日,上街頭、進農村、入校園、搞義診、做咨詢、開講座,增強全社會對精神衛生健康的認識。2016年,該院成立了心理健康中心,開設心理咨詢、情感宣泄、心理治療等服務,開通了本市首條免費心理援助熱線,解答群眾咨詢,開展心理干預,有效幫助了一批精神障礙病患者,使其重新步入正常的生活軌道。
不忘初心 走好前行的“路”
市第五人民醫院創建于1962年(原名襄汾趙曲公社精神病醫院),是我市一家公立精神專業防治機構,也是省精神科專科聯盟成員單位、市特殊患者健康扶貧救治實施單位;市人民醫院、市中心醫院醫聯體合作醫院,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市精神障礙患者強制醫療收治醫院。同時,該院還是我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健康中心、睡眠治療中心,擔負著國家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項目的實施和全市17個縣(市、區)精神障礙患者的預防、治療、康復及精神衛生知識普及等工作。心理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精神衛生工作,取得了比較明顯的工作成效,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得到了省衛健委的充分肯定,被確定為全省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三大試點之一。今年4月28日,我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市第五人民醫院院長馮斌在會上表態說,下一步,醫院將提高政治站位,增強使命和責任意識,把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牢記心上、擔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不見大效,決不收兵……
馮斌告訴記者,不搞“花架子”,踏踏實實地做事,把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提上去,讓患者真正得到最好的服務和醫療,就是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具體落實。目前,位于南外環路的第五人民醫院新院區正在加緊完善,待新院區全部啟用后,醫院的床位會增加至500張,同時還將開設心理咨詢中心、睡眠治療中心、精神康復中心、老年病區、兒少病區、焦慮抑郁病區等多個業務科室。屆時,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力量,該院都將成為晉南地區一流的精神衛生防治機構。
“就醫環境好,服務周到,醫療水平高,讓患者在這里得到最好的治療是我們的工作目標。其實,我們治療和幫助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讓病人重新回歸社會,是我們最大的愿望?!? 馮斌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期盼。
采訪結束,秋日的天空湛藍高遠,午后的陽光不經意地透過云層,縷縷金光照在市第五人民醫院的住院大樓上,明媚和煦,雖已是深秋,但是院內草木依然繁盛,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記者 郝海軍 文/圖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