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3 09:06:00 來源:
嶄新的太陽能路燈,干凈的水泥路面,粉刷一新的房屋外墻。9月8日,記者驅車行走在安澤縣府城鎮石橋溝村,頓時感覺到了新農村的巨大變化。該鎮主管農、林、牧及農業調產的工會主席王力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石橋溝村不僅村容村貌發生了變化,青年創業和返鄉農民工創業更是該村的一大亮點。”
記者隨同王力士來到盛昌養殖專業合作社,這個合作社由5個社員組成,全部是村里的青年。29歲的張海俊就是其中一個社員,當記者提起鵪鶉養殖時,他高興地說:“養鵪鶉真是個好項目,當初要不是鎮里給我選項目,我現在還在家閑呆著,現在生活既充實還能賺不少錢。”他拉著記者走進了養殖區,一進去棚里,就看見一個個小鵪鶉爭先恐后地探著小腦袋,小張告訴記者:“我一戶養了1.5萬只,每天能產100公斤左右,按照現在的市場價1公斤2.5元錢,每天的毛收入1000元,純收入就是500元,這樣算下來,每月我最少收入1.5萬元?!币贿叺耐趿κ空f道:“這個合作社總投資30余萬元,首期由5戶每戶養殖1.5萬只,養殖周期為14個月,平均產蛋周期為10個月,每隔5天,襄汾鵪鶉食品加工廠就會上門收購一次。”
離開鵪鶉養殖地,記者一行又往前走了100多米,來到了石橋溝村特色養殖園區肉雞養殖基地,據王力士介紹:這個合作社是由7戶村民共同組建的,其中大多是返鄉農民工。走進一家養殖戶,該養殖戶的主人孫運兵放下肩膀上扛著的飼料,帶記者進入他的雞棚,邊走邊談著他的轉變:“之前,我一直在外給別人拉石子、跑車,整天忙里忙外,累就不用提了。去年,鎮里組織我們這些返鄉農民工和村里的青年人去參觀了堯都區的幾個養殖點?;貋砗?,又組織我們建合作社,現在雖然每天也閑不下來,但不用在外面奔波,家里人也不用擔心?!?
新農村里看新農民。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這些山區里的村莊厚積薄發,村容村貌只是新農村建設的第一步,“山里人”真正地走上致富路才是我們最想看到的,石橋溝村的亮點,讓記者看到了新農村建設的更深層的意義,也讓我們看到了“山里人”脫貧致富的希望和決心。(記者 楊琦)
【責任編輯: 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