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紀委真心實意幫扶俺們村,協調資金修建提水灌溉工程,這件實事辦到了俺們村民的心坎上了呀!提水灌溉工程可是我們村增收致富的‘希望’工程啊!”9月21日上午,翼城縣澆底鄉翟莊村村委會主任張偉高興地說。
見到張偉時,他和村黨支部書記肖建民帶領村干部正在地里忙著鋪設水管。他介紹,提水灌溉工程是市紀委的扶貧項目,總投資35萬元,共新建兩座容量150立方米的蓄水池、1座機房,配套水泵1臺,用鋼管800多米,塑料管6000余米。他指著不遠處的一座蓄水池說,這個蓄水池位于付家莊村,從1300米外的溝底提水上垣,再通過管道把它送到農戶的田間地頭,保證了大旱情況下經濟林和農田的灌溉用水。
記者看到,蓄水池已修建完工,正在抓緊時間填埋水管。“前幾天連續的秋雨影響了工程進度,天一放晴、地里剛能站住腳,大家伙兒就急著出來干活了。”對于村民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張偉感同身受地說,“村民們對修建提水灌溉工程很是支持,大家義務投工投勞,和村干部一齊挖渠埋管、安裝管道、運送原料,都盼著工程能早點完工啊!”不善言語的村黨支部書記肖建民介紹,翟莊村地處澆底南垣,是純農業村,經濟發展緩慢。村里共有158戶、500多口人,耕地面積3500余畝,下轄翟莊、付家莊、南莊、前河、后河、莊里6個自然村,人均收入僅1064元。今年,村里被確定為市紀委的定點幫扶對象后,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沈慶華于4月份帶領扶貧工作隊到村里調研。當得知村里想發展經濟林,但由于灌溉難題村民都在猶豫觀望、止步不前時,扶貧工作隊決定從這入手,協調資金30萬元幫助修建兩處提水灌溉工程,早日讓村民擺脫現狀、脫貧致富。
原來,去年冬天,該村積極響應縣上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經濟林的號召,引導村民栽蘋果、種核桃,加快調產步伐。一提到發展經濟林,村民們都認為“種蘋果又要完蛋了,種不活啊”。其實,該村有種果樹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海拔高、晝夜溫差大,適宜果樹生長,但也有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就是澆灌困難,全靠“天水”。
顧慮歸顧慮,但翟莊人也想早點致富,擺脫貧困。同是一個鄉鎮、地理條件差不多的東村農民種蘋果發家致富的信息,讓翟莊人很是“眼紅”:去年,東村60畝蘋果賣了60萬元,1畝蘋果平均收入1萬元。蘋果產業良好的效益讓翟莊人很是驚訝。
當村民們得知市紀委要為村里修提水灌溉工程的消息后,小村沸騰了,大家奔走相告。
很快,修提水灌溉工程的資金全部到位。為用好這筆資金、把工程建好,該村嚴格按照設計、預算、招投標、施工等程序。而為了購買到質優價廉的水管,村干部先后到曲沃、浮山等地打聽行情,貨比三家;為了省錢,開上三輪車去縣城拉管道,住的是10元錢一晚的小旅館。
張偉說,從7月18日開工以來,我們克服雨季等不利因素,精心組織、嚴把質量、安全施工、分步實施、分工明確、嚴格監督,加快工程建設,主體工程已完工,進入管網鋪設的收尾階段。工程全部完工后,將為村民吃上“定心丸”,解決2200余畝經濟林及農田灌溉用水難題,增強村民發展經濟林的信心和決心。
“以前我們村也種過蘋果,由于澆不上水,蘋果長得跟核桃一樣大,沒有水分,硬得咬不動,自己都不愿意吃,更別說賣了。”54歲的村民付光明提起從前滿臉的無奈,而他今年卻栽了9畝蘋果,“這下好了,有了提水灌溉工程,澆地不用愁了,我們調產的信心也足了。”“今年,我們村新栽蘋果樹780畝,核桃樹430畝,達到了人均2畝經濟林,相信,五年后我們村僅蘋果一項人均收入可達1.3萬余元,那時的翟莊將變成瓜果飄香、村美民富的新農村啊!”對于村子的未來發展,張偉和村民們一樣充滿了信心。(記者 田青松)
【責任編輯: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