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應縣文聯組織的“畜牧采風”活動之邀來這里采風。遠遠的筆者就看見,“臨汾市龍澍峪養殖公司”的牌匾在陽光照耀下格外醒目,一排排整齊劃一的牛舍點綴于曠野山麓。場地寬敞,不時發出“哞—哞”地黃牛叫聲,給寂靜的牛場平添了些許生機。
對于我們的到來,該公司總經理賀邦俊很是熱情。他向我們講了自己成年后的經歷:1968年初中畢業后,回村當農民,一個偶然的機會,當了一名護渠合同工,后來轉正,由于工作干得不錯,擔任了仙洞溝水管站站長,直至2005年退休。
當問起“退休了,月月都有退休金,該享天倫之樂了,為啥還要辦養牛場”時,他嘿嘿一笑,一邊說著一邊還用手指敲著桌子,面部表情是歡悅的,話語是實實在在的,頗為生動和風趣。“我這人,天生的受苦命,在渠邊跑了幾十年,跑出了一雙好腳板,練出了一副好身板,坐不下閑不住。”“整天思謀著,60歲退休活到80歲,還有20年的時間為社會和家庭制造財富。一個人活一輩子,不是你從社會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多少。而是你給社會留下了什么、留下了多少。三年前,了解到飼養肉牛好處多,一是生長期短,一年多時間就可出欄,二是出肉率高,二斤多一點就可出一斤肉,三是綜合效益好,牛肉不愁銷,牛皮能制皮革,牛糞是上等有機肥。聽說市里在各縣要搞養肉牛示范基地,還有資金扶持。這些令我眼前豁然一亮,心旌迸然而動,養肉牛大有奔頭。再想到我們這里農民有種玉米的習慣,玉米稈經過青貯發酵,是喂牛的上等飼料。這幾年,我們黃崖村是遠近聞名的無公害大棚西紅柿種植村,蔬菜戶對農家肥的需用量很大,發展肉牛養殖利國利民利自家。”
老賀接著說,在市、縣畜牧局的支持下,很快立了項,還得到了不菲的資金扶持。黃崖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也很支持我,在村西劃撥了30畝山坡地,有償使用,承包期30年。2009年3月動工,建造了牛舍12座,貯草池2個,飼料庫一座,辦公房一排,總投資300萬元。現存欄肉牛310頭。僅一年多時間,就出欄肉牛170頭,收入130多萬。除此,出售牛糞還收入了5萬多元。
老賀由一名“水官”變成了“牛倌”,由一名退休職工變成了牛場老板。
接下來,老賀帶領我們到牛舍進行了參觀。在育肥牛舍,我們看到一頭頭碩大黃牛,個個膘肥體胖,頭頭毛色光亮,其中有一頭特大的肉牛,喂養一年零幾個月,高1米5左右,體重已達800公斤。著實令我們驚訝不已。
老賀的肉牛為啥養得這么好?我們要他講一講他的“養牛經”。他咧嘴一笑,冒出一句話:肉牛喂得好,里面有道道。
老賀說他的養牛“道道”有兩條。一是選種。目前,肉牛市場最為走俏的進口品種是西門塔爾,它的主要特點是生長速度快,一周歲體重可以達到450公斤左右。此外,還有夏洛來、安格斯、利木贊、海福特、皮爾蒙特等,但這些品種不僅成本高,還存在適應性問題。在國外肉牛的生產條件是比較高的,有優質的放牧草地,另外后期育肥要給很多精飼料。咱們這里不具備這些條件。因此我選用進口牛和本地牛雜交的蒲縣牛,這種牛成本低投資少,效益相對要高些。按目前的市場價,一頭雜交牛每長0.5公斤就是4元錢,上規模可就有賬算了;二是科學飼養,走精細化的喂養道路。具體做法是,用飼料攪拌機把切斷的粗飼料和精飼料以及微量元素等添加劑,按育肥牛不同階段的營養需要混合喂養。保證每頭肉牛采食日糧都是精粗添比例穩定。傳現代養殖技術既省時又省料,降低了飼養成本,提高了飼養效益。
老賀謙虛地說,養牛我是地地道道的“門外漢”,只能邊養邊學,邊學邊養。從哪里學呢?一是向專家學習;二是從電視里學習,我最愛看中央電視臺的第七套節目,每每看到科學養牛大戶,我總是一眼不眨地認真觀看,把人家的經驗牢牢記在心里;三是從書本上學,我買了一些科學養牛的專業書,認認真真地學,學了就實踐。我曾蹲在牛圈里觀察肉牛進食情緒的過程。發現它心情越高興,進食量就越大。
又聽說,讓牛聽音樂,特別是鋼琴曲,可以增加牛的食欲。于是,嘗試著“對牛彈琴”,把錄下的鋼琴曲放給牛聽,果然靈驗。
老賀特別注重肉牛的防疫。談到牛易患的傳染病,老賀說,在國內口蹄疫最容易發生,現在有疫苗,只要給牛注射了就可預防。眼下天氣熱,牛最易罹患的是爛舌病。爛舌病是一種病毒性傳染病,傳染媒介是伊蚊和庫蚊,牛被叮咬易感染。牛患上這種病,死亡率達20%—30%。對這種病要綜合防治,首先要在牛舍里噴灑滅蚊劑,消滅蚊蟲;其次,給6個月齡上的牛進行預防注射;我每天用0.1%高錳酸鉀溶液洗滌牛口腔和蹄部,然后敷以冰硼散,或者注射磺胺類藥物或青霉素。牛和人同樣需要講衛生,定期給牛藥浴非常必要。談到這里,他作了一個小結:一定要不斷更新自己的養殖思維,勇于改進,不斷創新。
談到肉牛銷售,老賀說,要主動研究市場,善于發現市場變化規律,市場價格是動態變化的,時間和價格有一定的變化規律,要及時捕捉,不然會稍縱即逝。
不同市場情況下有不同的銷售原則,我有個老主意,堅持使用成本銷售法,即計算飼養成本、人工費用、水電費用、場地費用、防疫費用,看還有多大利潤。他還堅持要親自調查市場。
老賀充分發揮當地玉米稈資源豐富的優勢,加上他的精心管理,已經走出了一條“集中育肥規模化,飼養管理標準化,肉牛質量優質化,養殖效益高效化,數量擴張快速化”的肉牛養殖道路。
通訊員 曹文敏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