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浮山縣按照農業品牌化戰略的要求,緊緊抓住“發展新產業、建設新農村,培育新農民”這個主題,積極發展高效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設施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快速增收。同時,確定了6個優勢農產品,把測土配方施肥、精確定量栽培、間套作、水改旱、優質良種推廣等科技措施在樣板區普及推廣,今年將建設大豆基地、優質蔬菜基地、中藥材基地、黃花菜生產基地以及馬鈴薯間作玉米高效經濟基地,繼續實施好太岳山優質谷子基地項目。作為全縣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的重點,張莊日光溫室示范園年前已經組織170多人到曲沃、襄汾、洪洞等地進行參觀,3月份已經做好了實地勘查和初步規劃,近期將對示范園進行全面對位規劃。
為了讓廣大農民買到“放心種”、“放心藥”、“放心肥”,種上“放心田”,縣農村委員會匯同工商、技術監督等職能部門,積極開展打假保春耕活動,保證農資質量和供應。同時,農資部門精心備足備齊各類春播物資,提早向農民敞開供應。種子部門抓緊調運優質新品種,設立專門銷售點供應。農機和農業科技部門也派出專門的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農民制定增收計劃,開展技術服務,支援春耕生產。截至目前,全縣已經準備標準肥1080噸,種子公司已經備好各類種子25萬公斤,其他渠道調回10萬公斤,準備生物農藥6噸,為滿足三櫻椒、瓜類、藥材、薯類等的種植,已經準備地膜108噸,為春耕物資供應做好了充分保障。
天壇鎮東魯村黨支書喬剛介紹說:“我們村三面是溝,一直以來比較缺水,去年與水利局聯合打一眼深井,不僅解決了村民的飲水問題,還可以澆地,今年春天我們已經澆了小麥近200畝,村民的積極性都很高。”
春旱、伏旱是導致浮山縣旱地作物產量不高、不穩定的主要原因。該縣結合實際情況,積極加強產業技術體系、推廣體系和培訓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業信息服務網絡,發揮“12316”三農服務熱線作用;組織專家隊伍開展農業法規、科技等綜合服務,讓科技人員下基層、下田間,抓住關鍵時期,指導農民做好春季麥田管理和秋天備耕工作。截至目前,全縣小麥管理已經耙耱17萬畝,中耕麥田9萬畝次,化學除草14萬畝次,追肥6萬畝次,澆水1.5萬畝次;秋天備耕的13萬畝土地80%已經翻耕耙耱,為糧食穩產豐收夯實了基礎。(通訊員 王奠邑 王二明 許亞峰)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