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走向產業化、規模化、特色化,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這已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共識。很多農民想創業,卻又受到資金短缺和技術缺乏的雙重制約。為解決這一難題,霍州市確立了“政府幫扶推動,打造特色農業”的發展思路。通過政策傾斜,資金補貼,技術服務,示范帶動,市場引導,在全市致力建設“萬畝優質核桃、萬畝無公害蔬菜、規模養殖”三大特色農業產業基地。霍州市政府制定補貼辦法,在核桃栽植上,每畝補貼500元;在蔬菜種植上,每畝春秋大棚補貼1000元、每畝溫室大棚補貼5000元。同時,農科、勞動部門積極聘請資深農科教授專家,深入鄉鎮農村,舉辦各類種植、養殖培訓班,為農民傳授種植、養殖技術。“政府出票子、給‘方子’,鼓勵群眾建棚子、種果子、辦廠子,最后一定會鼓起農民的錢袋子!”霍州市委書記陳綱動情地說。
在政府的幫扶推動下,當地群眾創業的積極性很高,三大基地建設快速發展、穩步推進。其中“萬畝優質核桃基地”總投資250萬元,涉及李曹鎮的張家樓、懸泉山、羅澗村,目前正在實施一期5000畝建設工程,工程將于今年6月份完成;“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涉及該市6個鄉鎮(街道辦),按照“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播種的管理模式,引導農民進行無公害蔬菜種植。今年將種植無公害蔬菜2萬畝,設施蔬菜今年新增500畝(日光節能溫室300畝,春秋大棚200畝),在三教鄉杜比、東城、山底、李垣等村,較為集中地建設1000畝露地西紅柿標準化園區,目前已完成溫室大棚1000畝;“規模養殖基地”主要是扶持宗和農源、霍山兔業、同興種雞、綠源乳業等龍頭企業,重點建設投資600萬元的萬只蛋雞場1處、萬噸雞飼料廠1座、投資200萬元的千頭豬場1處、投資200萬元的千只羊場1處,目前各項目正在加緊建設。(記者 范韶華 通訊員 朱文平)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