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擴大規模,他還和同村的5戶奶農注冊100萬元辦起了曲沃縣德寧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
回憶過去,高二明頗多感慨,“過去騎摩托車送奶,現在開著小貨車送奶;過去的家庭分散式供奶變為現在的集中向牛奶加工廠銷售鮮奶,我的奶牛事業越來越正規化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堅定了高二明走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的路子。高二明不失時機地在村里搞奶牛技術推廣,扶持和引導周邊農戶發展奶牛養殖,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高二明告訴鄰居們:“一個家庭養3頭奶牛,每年可為家里帶來12000余元的收入,相當于每年人均純收入提高了3000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村里人紛紛籌資往回牽奶牛。
有的鄰居心里犯嘀咕:“同行是冤家,教會了徒弟,你就不怕別人搶了飯碗?”高二明告訴大家:“我們現在是向大公司直接銷售鮮奶,量越大人家越歡迎,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發展可使我們的產品走上品牌化發展的路子。”高二明的話讓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村民們對發展奶牛養殖信心更足、勁頭更大了。
逐漸擴大的奶牛產業需要大量的飼草供應。目前,安定村僅奶牛養殖一項,每年回收小麥秸稈250萬公斤、玉米秸稈350萬公斤、小麥麩皮和玉米各50萬公斤,由原來回收本村發展到周邊村莊,每年回收秸稈可使村民每畝增收200余元。每個奶牛養殖場廢棄的秸稈和大量的牛糞,成為各家沼氣池的最好原料,解決了家庭和養殖場照明、做飯的能源需求,實現了廢物利用、變廢為寶的目標。剩余的牛糞和大量的沼液、沼渣成為農田有機肥,為發展綠色產業和循環經濟提供了一條有效持久的好路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高二明決定再建一個300畝的奶牛養殖示范基地,建成大型TMR奶牛全混口糧攪拌站,進行純鮮牛奶的深加工和銷售,創建一個曲沃最大、現代化程度更高的奶牛科技示范園。(本報記者 張玉萍 本報通訊員 李炳俊)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