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資金互助一直是浙江經濟發展的軟肋,而隨著浙江首家農村資金互助社的開業,浙江資金互助能否后來居上,值得關注
浙江省農村金融改革開始“動”了起來。2009年10月28日,浙江省工商局聯合浙江銀監局在全國率先發布《浙江省農村資金互助社登記辦法》;2009年11月18日,浙江省首家經銀行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農村資金互助社——臨海市涌泉鎮忘不了農村資金互助社開業。
浙江省真的能長久“動”起來嗎?筆者認為還有待觀察。因為從中國銀監會發布的《2009-2011年新型農村銀行金融機構三年總體工作安排》來看,浙江省并沒有申報一家農村資金互助社試點,這表明浙江還存在這樣和那樣的認識問題需要解決。
另外從試點看,選擇的是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試點,并沒有兩條腳走路,即社區信用合作和農民專業合作同時進行,金融改革依然存在思想枷鎖。
眾所周知,廣闊農村一直是浙江也是全國改革的原動力,農村金融也是現代農村經濟的核心。從實踐上看,浙江的農村商業金融已經非常發達,農村信用社商業化改制也非常成功,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異軍突起。
然而作為農村金融市場基礎的合作金融,卻恰恰成為制約浙江經濟發展的瓶頸,而合作金融的缺失也導致浙江的抬會、地下錢莊、各類非法集資等地下金融畸形發展的困局。因此,重建農村合作金融體系為農村金融改革的當務之急。
但是,我們不能回避的一個事實是,浙江的大資本現在均熱衷于開立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而不知農村資金互助社為何物?浙江失去了積累發展合作金融經驗的基礎。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欣喜地看到,探索的“腳步”沒有停止。2008年6月,浙江兩位農民悄悄地來到東北,到了一個注冊資金只有10萬元,卻被譽為有“中國首家農村資金互助社”的閆家村“取經”。
2008年7月26日,蘇光鋒等18位農民出資54萬元成立浙江省首家農村資金互助社,雖然是農民自發設立的,但筆者認為意義重大,因為它不僅點燃了浙江農村資金互助組織農民自發實踐探索、積累經驗的星星之火,也表明農戶面對市場創業需求,進一步需要資金聯結和支持,需要資金組織促進其市場專業化分工和聯合。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由于缺乏積極引導,浙江的資金互助組織發展情況始終不如江蘇等其他省市。
對此,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如新型機構試點首先中西部,浙江在首批試點中未列入;其次,浙江專業合作社走在全國前列,而信用合作關系理論則研究不夠;三是浙江民間資本長期的投機性逐利,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關系沒有很好的兼顧;四是沒有正確處理合作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的關系;五是相關部門并沒有從過去的合作基金會的陰影中走出來,總是把農村資金互助社和合作基金會相提并論。
在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即將全面鋪開的時候,作為改革領頭羊的浙江,能否后來居上,值得關注。
(作者:謝永模 單位:浙江省玉環縣九山農村資金互助社)
《國際金融報》 (2009-11-27 第06版)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