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9 09:39:00 來源: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董峻)農業部26日啟動“鹽堿地農業高效利用配套技術模式研究與示范”農業行業專項資金項目。此舉將全面形成利用我國上億畝鹽堿地的整體技術能力,大幅度提高鹽堿地生產力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增加后備耕地資源儲備。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劉艷在項目啟動會上說,我國耕地資源已較充分挖掘,常規耕地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升面臨瓶頸。鹽堿地農業高效利用對提升我國耕地農業生產能力,增加耕地數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
據項目首席專家、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楊勁松介紹,鹽堿地是指土壤所含鹽分影響作物正常生長的土地。我國鹽堿地主要分布在包括西北、東北、華北和濱海地區在內的17個省份,總面積超過5億畝。具有農業利用潛力的鹽堿荒地和鹽堿障礙耕地面積近2億畝,近期可開展農業利用的鹽堿地面積達1億畝,利用潛力巨大。
楊勁松說,鹽堿地的農業高效利用是公認的技術難題。近20年來我國在鹽堿地的利用與治理改良等方面具備了一定技術儲備,但還缺乏針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鹽堿地的農業高效利用配套技術及其應用模式,急需可規模化應用的鹽堿地治理利用實用新技術。
為此,項目將組織全國性的專業技術研發隊伍,通過技術篩選和改進、新技術研發、技術集成和配套技術模式構建等途徑,開展鹽堿地農業高效利用配套技術模式研究與示范,建立適用于東北、西北、濱海、黃河上中游和黃淮海平原5大鹽堿區特點的鹽堿地農業高效利用技術與配套技術模式。還將開展鹽堿地農業高效利用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和鹽堿地可持續利用管理技術的研究工作。
科研人員將研發可規模化應用的鹽堿地農業高效利用實用專項技術,研發鹽堿地作物種植專用肥和鹽堿地改良與調理制劑,篩選抗鹽堿作物和經濟植物品種(或品系),建立鹽堿地農業高效利用配套技術模式,制定鹽堿地農業高效利用配套技術規程,并進行規模化應用。
【責任編輯: 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