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長柳依依,沿著翼城縣長匯農牧開發公司的種植區一路走來,筆者看到,蔬菜大棚里綠油油的芹菜長勢喜人,油菜、菠菜“精神抖擻”,整齊劃一的壟田里拼出了一幅豐收在即的“綠色版圖”。面對近千畝的農場,“總規劃師”孫彥民對未來信心滿滿。“現在流轉來的土地,一大部分是種糧區,而我的計劃是不僅要有‘糧園’,還要在這片土地上發展設施農業,種植西瓜、蔬菜等經濟作物,結合養殖走循環種養模式,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近年來,翼城縣因地制宜,創新思路,大力推進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已實施多項優惠政策,鼓勵農村發展合作經濟,縣財政以多種形式支持規模化合作社建立和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種養結合農業發展新路子。
已建成的“長匯”、“富華”等種養結合示范園區,為打造高效農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再加上翼城縣不斷探討著畜牧養殖與設施農業、果樹、糧食作物相輔相成的完美結合,不斷擴大的特色種養,正發展成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盤活土地 農村土地“轉”起來
由于存在地塊小、難管理,形不成規模等因素的制約,翼城縣作為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的農業很難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發展。該縣縣委、縣政府依靠土地助推產業發展的動力,他們通過土地流轉模式,讓農村土地真正“轉”了起來、活了起來。
自2007年翼城縣里砦鎮老官莊村民上官繼德遵循平等協商、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整合土地資源,通過與農戶協商,承包經營了老官莊村156戶1500畝農田開始,建起富華奶牛養殖公司之后,各鄉鎮流轉土地風生水起,先后涌現出了長匯、豐盛、寶豐、箐鏵等一大批養殖、種植的規模農場。
在采訪中,許多農場主都對筆者從生產層面上算過效益賬。
作為翼城縣首家注冊的家庭農場主里砦鎮富華養殖場的上官繼德,他不是單單只看到政策的偏斜,更看重的是農民小作坊與機械化大生產比較效益。“土地流轉后,農業機械化的推進是必然的。跟傳統種植人力相比,機械化生產不但省工省時,更節省成本。”上官繼德這樣說。
在南唐鄉符冊村寶豐蔬菜種植合作社300畝西瓜拱棚現場,負責人李軍指著去年流轉的700畝土地說,“放到以前,農民只是種了麥子種玉米,年年都是老樣子,每年的畝收入也就是1000多元錢,就是間或有種藥材的,畝收入也超不過4000元,如果全部發展成設施農業,畝收入就該是傳統種植的10倍至50倍了,以后在發展成休閑農業,和傳統的種植業相比較更是天壤之差了。”
如今李軍育好的西瓜苗已經全部移植進大棚,兩個月后就能吃到沙甜的西瓜。南唐鄉的負責人告訴筆者:“在流轉土地中,我們優先扶持以村為單位連片集群式的農業基地建設,積極引導其他企業轉產農業,鼓勵農民自己創建合作社。各職能部門也都積極配合農村水利、電力、田間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協調金融部門對高效特色農業放寬貸款額度。”
科學模式 養種結合效益高
家庭農場,源于歐美,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農業收入為主要收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發展家庭農場,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農業商品化的進程,提高了農業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的組織化程度。
毋庸置疑,家庭農場將會是現代農業的標桿。可是如何保證他們走持續生態農業循環發展之路,種養結合將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
在翼城縣南梁鎮長匯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老總孫彥民饒有興致地向我們介紹了養種結合的循環農業新模式。
近年來,長匯公司通過探索實踐,初步建立起一種以適度規模養豬為核心,配套設施農業拱棚西瓜、傳統農業露天大蔥等經濟作物,他們將處理后的排泄物運用于經濟作物的肥料,實現牧、農協調發展及畜禽排泄物綜合利用的農牧結合生態循環理想模式。
在現場,工作人員正在對標準化豬舍內的飼料進行分配,進行自動化飼養。據介紹,在生豬排泄后,通過自來水直接排放,減少污染物產生量,再在沼氣發酵池發酵后,用于農田、西瓜、蔬菜基地等灌溉。此外,還可以直接進行鮮糞收集,利用糞便生物發酵池,添加高溫發酵菌發酵無害化制成有機肥,實現養種結合。
“養豬場的排泄物直接排入自然環境中,既浪費優質肥源,還污染生態環境,同時經濟作物常年使用化肥,影響產品質量,長匯公司采用生產循環種養和廢物處理零排放,實現了清潔養殖和優質瓜果蔬菜等生產的最佳結合。”孫彥民介紹說。
里砦鎮的富華奶牛養殖公司也一直采取“種植——養殖——肥料——種植”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上官繼德說:“農作物的秸稈通過應用秸稈科學加工利用技術,將玉米等農作物秸稈進行青貯喂牛,不僅提高了奶牛適口性和粗飼料的營養價值,還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奶牛場年產的3000多噸牛糞,又是很好的農家肥,可以返還給作物,我們廠的300畝葡萄園就一直使用有機肥。”
政策加碼 生態農業掀起建設潮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篇,而農業恰恰是與自然結合最為緊密的產業,其發展對于生態文明影響深遠,必然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業界認為,代表農業新型生產方式的綠色循環經濟、廢物循環利用、低毒高效農化領域有望獲得政策著重鼓勵。
繼長匯、富華兩個公司養種結合完美搭配之后,翼城縣生態循環農業掀起一股建設熱潮。中衛鄉的箐鏵莊園立足養殖發展設施農業以及采摘園;里砦鎮康興養殖場結合當地生產條件,將配套建設蘋果和三櫻椒規模種植;王莊鄉鑫坤公司依據本地氣候條件,將走養羊和核桃樹規模種植之路;南唐鄉寶豐合作社在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的同時,配套年存欄萬頭養羊和出欄萬頭肥豬養殖場各一座……
在采訪中,筆者了解到,翼城縣下一步將打造精品畜牧園區,按照“整合資源、科學規劃、產業銜接、循環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扶持、部門聯動、市場運作、多元投入,實施養種結合的科學模式,以養殖專業合作社或者養殖企業為主體,建立起以南梁長匯、里砦張橋生豬養殖園區,采取豬——沼氣——蔬菜瓜果的發展模式,里砦富華養殖實施“六位一體”及牧草種子生產項目加工為載體,加快綠色奶源基地建設,同時重點培育鑫坤、康興等肉羊養殖加果樹種植園區,讓全縣的畜牧業發展形成規模化連片發展,品牌化特色經營,養殖園區不斷壯大,蔬菜林果特色鮮明,構成各放異彩的發展新格局。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