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張春茂) 6月26日,記者從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獲悉,截至當日,全市小麥機收工作圓滿結束,共收獲小麥294.67萬畝,機收293.89萬畝,機收率達99.7%。
為切實做好“三夏”工作,我市提前謀劃部署,印發了《2025年臨汾市“三夏”農機化生產工作方案》,公布了農機維修網點、糧食烘干服務點、“三夏”機收保障熱線電話等信息。同時,成立“三夏”農機跨區作業指揮部,制定服務保障工作方案,優化網格化管理機制,確保“三夏”工作任務逐級分解,明確到人、細化到田、壓實責任。
今年全市小麥種植面積為294.67萬畝,全市共投入6萬余臺(件)農業機械(含運輸機械)參加小麥機收、秋糧復播、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等作業。在夏收作業中,市縣兩級農機部門負責人及農機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并組織“黨員志愿服務隊”“巾幗志愿服務隊”“氣象志愿服務隊”等深入夏收一線,扎實做好跨區機收作業、農機安全、機收減損等工作。夏收期間,按照“成熟一塊、收獲一塊,騰茬一塊、播種一塊”的工作要求,積極做好小麥秸稈綜合利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秋糧復播等工作。
今年夏收期間,一支支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服務隊穿梭在金色的麥浪中,服務“三夏”農業生產工作;一場場機收減損大比武在霍州、襄汾等地舉行,不斷提高農機手工作效率,降低機收損失,增加群眾收入。同時,我市夏收工作喜訊頻傳:在堯都區吳村鎮南太澗小麥示范點開展的現場實打實收測產中,該示范點小麥在干旱氣候條件下交出亮眼的“豐收答卷”,平均畝產達499.05公斤,較去年增產10%左右;在洪洞縣龍馬鄉趙村小麥試驗田對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培育的黑小麥新品種“臨黑199”的實打實收測產中,畝產達468.31公斤;在翼城縣唐興鎮小麥示范基地的小麥高產攻關田進行的現場實打實收測產中,畝產達818.69公斤,創造今年全省小麥單產最高紀錄。
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按照我市“三夏”工作方案要求,繼續強化各項職責落實,做好各項工作調度,扎實做好秋糧復播等工作,確保全年糧食生產任務高質量完成。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