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以文化育人,以實業興村”“壯大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建設‘篤敬故里’,重塑南高輝煌”……冬日的天氣異常寒冷,襄汾縣景毛鄉南高村黨支部書記蘇躍亭穿著厚厚的棉大衣,走在成堆的中藥材和現代化的加工車間里時,臉上洋溢著抑制不住的喜悅,談到村里下一步的發展時更是信心滿滿。
篤敬故里 古風新貌
柏油路寬闊平展,木牌樓高大古樸,街巷中干凈整潔,民居旁綠籬環繞,村中央廣場熱鬧非凡,村落里古風猶存……走進南高村,舒適宜人的環境讓人倍感親切,以“篤敬故里”“新農村建設”等為主題的系列彩繪給人深刻印象。村外,千畝核桃林形成干果產業,新興加工企業帶動群眾就近就業,處處呈現著無限生機和活力。
“原來可不是現在的樣子,垃圾出門就扔,污水也隨意亂倒,廢棄的宅院、道路旁處處可見垃圾,夏天臭烘烘的,冬天垃圾袋到處飛。”村民徐永旗說,“我們村是著名實業家劉篤敬的故里,許多人慕名而來,看到村里的樣子時,既有村里古風古韻給人的驚喜,也有環境臟亂差給人的不好印象。”
南高村歷史悠久,“南高劉家”與“師莊尉家”“北柴王家”“南趙楊家”是原太平縣的四大商業家族。南高劉氏不僅是歷史久遠的名門大戶,而且是近代工農商學全面發展的巨商大賈。
劉篤敬是南高劉氏的杰出代表,是近代山西赫赫有名的實業家,創立了山西第一個工業企業——太原火柴局,后又相繼開設了機器局、工藝局,還首創山西電燈公司,書寫了一代晉商傳奇。
“看著曾經輝煌的古老村莊的衰敗,看著群眾生活在臟亂差的環境里,常常痛心疾首。”蘇躍亭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南高人,這是我的故鄉,我就是要用實干給家鄉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村民營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環境。”
傾情付出 回報家鄉
2011年12月,南高村委會換屆選舉如期舉行。這次選舉中,在群眾中威望很高的蘇躍亭當選村委會主任。
“當時站在村口遙望,落后的面貌讓人倍感心酸。”蘇躍亭說,“宣布當選村委會主任后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想方設法改變村里的舊面貌,一定要千方百計給這個古老的村子帶來發展活力,讓老百姓都過上紅火日子。”
蘇躍亭有多年經商經歷,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當選村委會主任后,他團結村“兩委”班子,積極出謀劃策,努力改變南高村的落后面貌。
2014年11月,蘇躍亭當選村黨支部書記,肩上的責任重了,為群眾謀幸福的勁頭也更足了。
近年來,南高村實施了內街道綠化、美化,供水管道鋪設等工程,給群眾營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對村內古牌坊、董其昌書法碑亭等古跡進行修繕加固,保護了村里的珍稀文物;挖掘晉商文化,制作了2000余平方米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晉商領袖”劉篤敬為主題的文化墻;積極協商溝通,利用企業余熱為百姓供暖,使南高村成為全縣首批集中供暖村;實施農村綜合環境整治工程,累計清理四堆1250處,拆除殘垣斷壁,粉刷村舍、街道外墻,修建小游園3處,建設廣場6500平方米,安裝路燈125盞,完成了雨水排放工程;立足本土文化資源,打造晉商文化一條街、修繕《晝錦堂記》碑文、制作二十四孝圖墻面,并編書出志,讓南高晉商代表的實業精神和重教理念潛移默化地深入村民生活當中。
如今,“篤敬故里”已經成了南高村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而且文明新風也在這里悄然興起。
南高村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婚喪嫁娶,一律節儉辦事,不得超標。村里規定紅事12個菜,白事6個涼菜、一碗燴菜。在執行過程中,蘇躍亭號召村干部率先垂范,帶頭執行,贏得了群眾支持,有效杜絕了大操大辦現象。
在蘇躍亭與村“兩委”干部的倡導下,還設立了民事糾紛調解室,鄰里矛盾得到及時化解;實施了“好家風、好家訓”宣傳活動,開展了“文明之星”“孝老愛親之星”“好婆婆”“好媳婦”等典型評樹活動,引導村民傳承重實業、重教育和重“孝”等傳統美德。75歲以上的老人在日間照料中心,得到精心照顧。
“我們通過全面實施德治教育,以德化人、以文化人,村里不僅打造了響亮的文化名片,而且形成了文明新風。”蘇躍亭表示,“廣大群眾對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永遠不會停歇,這就要求我們精細謀劃,精準施策,為老百姓謀求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壯大經濟 激發活力
“生活環境好了,文化生活豐富了,還需要壯大集體經濟,不斷增加群眾收入,這樣村莊才能更有活力。”蘇躍亭說。
為了增加群眾收入,村“兩委”干部積極協調,依托緊鄰的縣重點企業——星原集團,實施村企聯合發展戰略,開展有針對性的勞動力培訓,讓村民變工人,實現群眾就近就業。此外,先后完成多項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讓全村3000畝耕地90%成為水澆地,并發展了中藥材、核桃等經濟作物種植,提高了農業經濟收入。
“我們襄汾有種植中藥材的傳統,但是隨著近年來環保力度的加大,利用爐火實施的藥材烘干作坊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蘇躍亭介紹,“我們立足實際,審時度勢,成立了襄汾縣垚鑫中藥材初加工有限公司,購置了現代化的大型烘干設備,不僅避免了環境污染,推動了襄汾及周邊中藥材產業的持續發展,而且還能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從機器入口處上藥材,經過自動清洗、烘干等環節,從這里出來直接就是烘干成品了。”在企業打工的村民陳紅說,“以前老百姓的藥材收回后都是自己加工,不僅費工費時,而且存在質量無法保證的情況。如今,鄉親們在家門口就可以把自己的產品進行烘干處理。”
垚鑫中藥材初加工有限公司的投產運營,填補了襄汾縣藥材集散地無烘干項目的空白。現在每天生產能力達到50噸,可對辣椒、蔬菜等農產品以及黃芩、地黃、柴胡、連翹、芍藥等中藥材進行烘干加工。
蘇躍亭介紹,2021年公司計劃再安裝烘干設備4臺,使每天烘干地黃達到150余噸,完成北方市場三分之二的吞吐量,預計每年可解決剩余勞動力100人左右,在提高農民種植農產品、中藥材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增加農民收入,使土地效益最大化。
南高村的藥材烘干項目得到了鄉、縣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肯定。景毛鄉黨委書記武江濤表示:“下一步,將以南高村藥材烘干項目為依托,逐步建成立足襄汾、輻射周邊縣、市的中藥材種植及生產加工基地,以‘基地+農戶+公司+科研’的模式,打造集種植、收購、倉儲、交易、物流為一體的中藥材產業市場,蹚出增收富民的產業新路子。”
記者 張春茂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