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平陽大地吹暖風,寒冬時節農不閑。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開展得異常火熱,從汾河兩岸到東西山區,在縣城集中培訓班,請來省里老師面對面授課,重點解決疑難問題,互動學習,場面熱烈;在鄉村農民學校,“土專家”走上講臺,以親身實踐經驗現身說法,圖文并茂地講解,吸引著農民群眾擠滿教室,寒冷的天氣擋不住學員們的學習熱情;在蘋果園里,技術能手現場修剪、現場教學,樹周圍擠滿了學員,也吸引了不少鄰近的果農,大伙兒七嘴八舌地提問,老師邊示范邊回答,忙的滿頭是汗……自2015年7月,我市拉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序幕以來,各縣(市、區)陸續舉辦小麥、玉米、果樹、蔬菜、畜牧等培訓班,進入農閑時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更是掀起了高潮,2015年,全市共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4200名,培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強化“五個推動”為開展培育工作做保障
強化組織推動。為了促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開展,我市組建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組,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納入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總體部署,作為一項主要考核指標分解落實到了各縣(市、區)。
強化政策推動。我市出臺了《關于推進全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實施意見》《臨汾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目前,17個縣(市、區)均出臺了新型職業農民認定辦法以及扶持政策。
強化管理推動。市農委建立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監管機制,完善并嚴格執行開班申請制度、“第一節課”制度、手冊登記制度、意見反饋制度、檢查驗收制度、信息報送制度、公示制度七項制度。強化工作責任,實行全程監管,規范項目運行,保證了培訓工作實施效果。
強化宣傳推動。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上,及時總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典型和信息報道,為進一步宣傳科技人員下鄉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成效,2015年4月,在省科教處的組織下,國家和省級媒體5個單位、16人深入翼城縣菁樺莊園、浮山張莊現代農業示范園,對我市農技人員科技下鄉服務基層情況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情況進行采訪拍攝。
強化檢查推動。2015年年初,市農委組織有關人員重點對平川七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情況進行了檢查,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電話抽查培訓情況,通過逐縣檢查,各縣認為每一次認真打分檢查,都是督促工作開展的一個重要手段,還可以通過各縣相互交叉檢查、分片交叉,起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作用。
打造“四個模式”為開展培育工作樹樣板
打造曲沃縣“四、三、十”培育模式。曲沃縣是農業部確定的“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通過近三年的實踐,總結出“四、三、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即:通過“四個結合”拉長培育杠桿,“三個環節”找準培育支點,做到“十個精準”重點培育,撬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促進了全縣現代農業發展。
打造翼城縣“五結合、五選準、五傾斜”培育模式。翼城縣在培育內容上謀求新突破,提出了“與農業產業相結合、與一村一品相結合、與農事農時相結合、與農民需求相結合、集中培訓與田間實訓相結合”五結合。以“選準農民技術指導員、選準種糧大戶、選準農業科技示范戶、選準家庭農場主、選準農民專業合作社骨干成員”五個選準為標桿,縣政府出臺扶持政策,堅持“向主導產業傾斜、向特色產業傾斜、向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傾斜、向專業大戶傾斜、向專業能人傾斜”政策扶持的培育模式。
打造五洲昕宇公司“目標培育法”培育模式。2014年,該公司承擔了臨汾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引領帶動型200名學員的培訓任務。在實踐中摸索出“以培育對象的需求為導向,制定可行性的培育目標——圍繞目標組織實施——依據目標進行效果檢測”的培育方法。
打造畜牧獸醫學會“產、育、扶相結合”培育模式。市畜牧獸醫學會在培育過程中,探索形成了產、育、扶相結合的培育模式。產:選擇產業規模大、抗風險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養豬大戶作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對象。育:培育機構,市畜牧獸醫學會是政府聯系畜牧獸醫科技工作的橋梁和紐帶,集聚了全市畜牧獸醫專業的優秀專家、學者。扶:政策扶持、項目扶持、技術服務。制定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優惠扶持政策,下鄉服務,專家對接,產銷直聯,場、戶互通,達到資源共享,利好雙贏的目的。
實施“兩項變革”為開展培育工作探新路
變“填鴨式培訓”為“菜單式培訓”。2015年,按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要求,我市確定全市菜單式培訓機構26家,要求各培訓機構根據當地實際,認真遴選培訓對象,嚴把培訓“第一關”,確保培訓有的放矢,真正做到“農民點菜,政府下單,培訓機構配菜,專家掌勺”,把培訓辦到實處、辦到農民的心坎上,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變普通教學為興趣教學。通過把實踐課搬到自家的農田及大棚,極大地滿足了學員的需求;通過在培訓過程中摻入"教、學、論"的互動交流培訓,讓學員不再感覺到課堂教學的枯燥,在輕松愉快中獲取了知識和技能;針對學員來自不同的地方,種植規模不一,掌握種植技術的程度不同,采取共性問題當場解答,個性問題分類指導的方式,增加了學員的學習興趣。
通過一年來的培訓實踐,我市堅持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實施,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三類協同”推進,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健康有序開展打好了基礎。目前,17個縣(市、區)均出臺職業農民認定辦法和扶持政策,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全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起到了領頭人的作用。(張軍民 趙玉山)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