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侯菲 姚慧榮)近年來,永和縣在林業工程建設中,始終圍繞“改善生態、關注民生”這一主線,著眼于優化生存環境、壯大主導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標,努力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共贏。
突出改善生態環境。工程建設上,堅持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路子,規模發展,連片治理。采取針闊搭配、喬灌混交,多樹種、多模式的方式進行造林,集中打造精品工程,從根本上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營造了“百花爭春、綠蔭護夏、紅棗迎秋、松柏伴冬”的四季美景,充分展示了林業精品工程的多彩多姿。
突出促進農民增收。在林業工程的建設上,不僅著眼于生態環境的改善,而且更加注重增加農民收入,將民生理念貫穿始終。工程實施中,農村剩余勞動力足不出縣就可就業,拓寬了增收渠道。兩年來,全縣新建苗木基地2200畝,育苗戶年均增收2.5萬元;500余農民工常年參與工程建設,人均年勞務收入達1.2萬元。
同時,經濟林的栽植為農民穩定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全縣以紅棗、核桃為主的經濟林發展到35萬畝,經濟林產值達6400萬元,占到全縣生產總值的45%,人均經濟林收入達到938元。
突出彰顯社會效益。林業精品工程的打造,得到省市各級領導的肯定和支持,提升了永和的整體形象,激發了干部群眾建設林業的熱情,“綠色永和”建設掀開了嶄新的一頁,有力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
2007年該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召開了全國“三北”防護林科技推廣現場會;2008年被評為“全省造林綠化先進縣”,榮獲全國“三北”防護林建設突出貢獻獎;2010年被評為“全省經濟林建設先進縣”;林業建設工程被國家三北局授予“優質工程獎”。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