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合照 趣味多多
紅色基因 代代相傳
方寸剪紙 匠心傳承
認真評比 嚴格打分
威風鑼鼓 鏗鏘助威
閃耀童趣
定格美好
載歌載舞 燃動“五一”
親子戲水 幸福生活
山水小鎮 流連忘返
臨汾新聞網訊 浮山木偶、威風鑼鼓、雜技、舞蹈快閃、樂器演奏……形式多樣的節目依次上演、精彩紛呈;
刀撥面、糖醋魚、中式面點、美食小吃……百余種美食薈萃一堂,打造出屬于味蕾的盛宴;
徒步石板路、悠閑山林間、捉魚摸蝦打水仗……游客們流連田園山水,享受康養休閑。
5月1日至5日,浮山縣“多彩寨圪塔·歡樂康養游”五一文旅活動、臨汾市名廚邀請賽(浮山賽區)暨浮山縣第七屆廚師廚藝職業技能大賽在寨圪塔康養景區開幕。
此次活動分為紅色小鎮、山水小鎮、供銷小鎮三個板塊四大區域,通過文藝節目巡演、“那年歲月”沉浸式體驗、“時光印記”旅拍、寨圪塔供銷大集、紅色集章打卡等16項特色活動,為游客帶來一場集文化、休閑、美食于一體的假日盛宴,讓廣大游客感受浮山作為“福壽之地”“康養之城”“美食之都”的獨特魅力。“五一”假期,寨圪塔康養景區共接待游客14.2萬人次。
展演精彩紛呈 美食名不虛傳
5月1日上午,伴隨著激情澎湃的威風鑼鼓表演,浮山縣“多彩寨圪塔·歡樂康養游”五一文旅活動開幕。
在文藝匯演上,舞蹈《花開盛世》用演員的翩躚舞姿勾勒出盛世圖景,歌曲《浮山面食》演繹了當地傳統美食,手鼓《童年老家》帶領觀眾感受別樣鄉愁,非遺傳承節目《浮山木偶》展現傳統藝術的魅力,大型舞蹈《歡歌新時代》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在景區的廣場、美食檔口、狀元橋等地,浮山木偶、浮山鑼鼓、雜技、小丑魔術、舞蹈快閃、樂器演奏、吉他彈唱等節目貫穿全天,形式多樣。靈巧的獼猴在藝人指揮下完成翻跟頭、騎小車等各種動作,吸引了大批游客駐足;川劇變臉演員一個轉身,臉譜瞬間變換,引得觀眾驚呼連連……
來自廣西玉林的游客涂耀娟說:“這里的山水景色特別美,我非常喜歡美食尤其是面食。景區安排了貫穿全天的文藝表演,每個節目都很好。”
舞獅、木偶、民間雜耍、魔術、變臉……一個個精彩節目依次上演,寨圪塔康養景區通過文藝演出、情景演繹等形式,將傳統與現代融合,為游客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
浮山是“美食之都”。在山水小鎮的美食小吃一條街,百余個美食攤位依次排開,空氣中彌漫著浮山燒麥、刀撥面、燒烤小吃的香氣,剛出鍋的油炸糕金黃酥脆、現做的浮山刀撥面筋道爽滑、“百花燒麥”令人眼花繚亂……每一家攤位都有屬于自己的招牌美食,讓人目不暇接,“煙火氣”十足,讓游客們體驗到“美食之都”的魅力。
浮山縣寨圪塔康養景區是浮山縣農、食、文、旅、康融合發展的靚麗名片。這里群山環抱、綠意盎然,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遠離喧囂、調養身心的理想之地;紅色基因傳承不息,先輩們的奮斗足跡鐫刻著動人的革命故事。寨圪塔康養景區以“山水為媒、文化為魂、康養為本”,為廣大游客打造出詩意棲居的旅游勝地。
景區里人頭攢動、游人如織,在八路軍總部路居舊址、寨圪塔扁擔精神紀念館、山水小鎮沿河登山步道、名優農特產品展銷專區等地,游客們或流連忘返,或駐足觀賞,沉浸田園山水,感受紅色文化。
重溫扁擔精神 邂逅山水之美
深灰色的磚墻上寫著“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標語,供銷社的木制貨架上,擺放著手電筒、黑白電視機、牡丹花暖水瓶,拐角處停著幾輛“二八杠”自行車,沿街的一行行標語、一幅幅墻畫,讓許多游客感慨“像極了童年記憶里的場景”……這是寨圪塔康養景區的供銷小鎮,漫步于此,仿佛穿越回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
寨圪塔供銷社曾是全國供銷系統的一面旗幟,承載著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寨圪塔康養景區供銷小鎮以“修舊如舊”為原則,復原了老供銷社門市部、劇場、豆腐坊等場景,生動再現了計劃經濟時期供銷社“一根扁擔挑萬家”的服務精神。在這里,游客們沉浸體驗“憑票購物”的“復古”交易,聆聽老一輩“供銷人”的故事,感受“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傳承。
正式首演的實景劇《寨圪塔阻擊戰》給游客們帶來實景沉浸式體驗。該劇以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寨圪塔山區抗擊日寇的真實歷史為背景,通過沉浸式演出帶領觀眾“穿越”烽火歲月。
在龍渠河畔,三三兩兩的孩子們在親水石階上拍水花、打水仗,縱情山水之間;在八路軍總部路居舊址,游客們聽紅色故事,看歷史“物件兒”,沉浸式追尋紅色記憶……從中醫館的健康茶飲、健康講座,到露營基地的靜謐時光,再到龍渠河畔的縱情山水,在寨圪塔,處處是游客的歡聲笑語。
走進“神山巡禮”旅游商店,一件件具有浮山地域文化的文創用品映入眼簾,浮山景色的冰箱貼、憨態可掬的卡通版剪紙、印有“浮山”大字的手提包……景區工作人員喬偉介紹:“這些文創商品都是我們根據浮山特色設計、制作,有把浮山解放時間融入設計中的環保背包,既有實用價值又有紀念意義,有獨屬于寨圪塔的小萌物——情緒鼠鼠。希望大家來康養景區,品連翹茶,賞山間美景,帶走一份好看的旅行記憶。”
在剪紙館里,一幅幅精妙絕倫的剪紙作品躍入眼簾:栩栩如生的人物、寓意吉祥的花鳥和獨具地域特色的《浮山八景》,游客們紛紛體驗,在藝人指導下剪紙簡易窗花,感受民間藝術瑰寶的魅力。
此外,景區還設置了集章打卡環節,游客們可以在八路軍總部路居舊址、狀元橋、扁擔路、露營基地、長青劇場、非遺館、扁擔精神紀念館等地打卡集章,兌換浮山文創禮品。
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游客們體驗到浮山厚重的歷史文化、優美的生態環境、獨特的風味美食、精湛的廚師技藝、淳樸的民俗風情,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印象。廣東游客門英豪說:“我是第一次到浮山縣寨圪塔來旅游,這里給人的印象非常好,節目很豐富,文化很厚重,人美風光也很美,我特別喜歡。”
名廚以賽促技 體驗百味“爭香”
外皮如金漆葫蘆的八寶葫蘆雞腹填八珍,剖開時餡料如珍寶傾瀉;琥珀色糖醋汁掛滿的糖醋松鼠桂魚身形蓬松,酸甜里藏著松子香;山藥泥塑成粉白荷花的荷花山藥泥,花心滴入藍莓醬作露,細膩如晨露;蝦膠擠成菊瓣狀油炸的菊花蝦膠,金絲縷縷分明……由各級餐飲名廚、各家餐飲企業制作的浮山六六宴、西鳳苑十全十美宴、周府餃子宴、衛家刀撥面宴、可道迎賓宴、浮山名廚宴等14場宴席完美呈現在廣大觀眾面前。
5月1日至5日,臨汾市名廚邀請賽(浮山賽區)暨浮山縣第七屆廚師廚藝職業技能大賽舉行,集中展示飲食文化,交流提升廚技廚藝。
這次活動以美食為紐帶,分為7項賽事,匯聚了浮山傳統名宴、特色小吃及創新菜品,吸引了數十位廚師同臺競技,為游客呈現了一場集文化、技藝與味蕾享受于一體的美食盛宴。
在宴席賽事中,創新菜品《赤珠藏錦》《荔影絳香》,面點組合《天鵝酥》《四喜蒸餃》,傳統美食《神山魚羊鮮》《翡翠剔尖》……一個個席面上珍饈羅列,讓評委和游客贊不絕口。
在中式烹調賽事中,廚師們以“糖醋魚+自選菜”為競技主題,比火候、比刀工、比調味,在糖醋魚制作中亮出不俗的廚藝,在自選菜選擇中展現了傳承特色和融匯創新。
在中式面點賽事中,廚師們以浮山刀撥面為“必考題”,創意中式面點為“加分項”,展開了一場指尖上的技藝較量。
在美食小吃賽事中,小吃攤主大顯身手,展示自家的招牌小吃,現場或煎炸烹煮,或爆炒慢炆,“煙火氣”十足,給游客們帶來一場極致的味蕾享受。
浮山縣廚師協會會長張紅強說:“這次廚師廚藝大賽亮點很多,內容豐富,包括中式烹調、中式面點、特色美食小吃評比等七項賽事,參賽的既有資深大廚,也有后起之秀。這次大賽對參賽選手來說是提升自我、加強交流的一次機會,不僅能夠挖掘出優秀的廚師人才,推動行業創新,還能促進飲食文化交流,傳承飲食文化,推動‘浮山廚師’勞務品牌建設。”
此外,非遺花饃展作為大賽項目之一,吸引了許多游客的目光。在山水小鎮廣場的展示現場,千年面塑技藝通過一件件花饃作品充分展示出來。《醒獅納福》生動形象,獅子造型炯炯有神;《晉韻饃香》甜香隱隱、工藝繁瑣;《壽比南山》壽桃生動、桃葉層疊、葉脈鮮活;最引人矚目的是五層高的《龍鳳呈祥》,中層牡丹堆錦,上層鳳凰昂首,工藝繁雜的花饃體現了滿滿匠心。
游客李峰說:“浮山是‘美食之城’,我聽說這里舉辦廚師廚藝大賽,這次專門帶著家人前來體驗。展示的宴席、花饃令人嘆為觀止。”
5月5日,本屆廚師廚藝大賽圓滿落幕。浮山六六宴獲得宴席金獎、李晉楠獲得非遺花饃展評金獎、農家雞塊小拉條獲得美食小吃金獎;張登強獲得中式烹調金獎、陳雨獲得中式面點金獎;柏偉、王鑫宇、梁華偉等10人獲得“浮山廚師”勞務品牌“十大名廚”;衛家店、老石家店、俊鵬店獲得老浮山撥面加盟店“十佳名店”。
“五一”的寨圪塔,讓游客們體驗到難忘的紅色之旅、美食之旅、懷舊之旅、山水之旅。
近年來,浮山縣大力實施“1169”戰略,全力打造農食文旅康樣板城,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工作理念,依托縣域資源稟賦,培育文旅深度融合新業態,著力打造精品線路,持續提升全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將文旅產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讓廣大游客感受浮山作為“福壽之地”“康養之城”“美食之都”的獨特魅力。
記者 柴云祥 祁 欣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