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縣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
傳達學習省委書記藍佛安調研臨汾重要講話精神及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精神
張潞萍主持
6月10日,洪洞縣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省委書記藍佛安調研臨汾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精神,安排部署當前重點工作和貫徹落實工作。市委常委、洪洞縣委書記張潞萍主持會議并講話。她強調,全縣上下要將省委書記藍佛安調研臨汾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精神作為強大動力和新的起點,以縣委“1255”戰略部署為指引,謀深謀細謀實各項重點工作,為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新篇章貢獻洪洞力量。縣委副書記、縣長王向輝出席會議。
會議指出,6月6日至9日,省委書記藍佛安深入我市隰縣、蒲縣、洪洞縣、古縣、安澤縣和翼城縣,就現代農業發展、轉型項目建設、文旅深度融合等進行調研,并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臨汾工作情況匯報,就臨汾發揮比較優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等作出一系列指示,提出了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上走在前作表率、在汾河谷地環境綜合治理上走在前作表率、在“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實施見效上走在前作表率、在文旅融合發展上走在前作表率等“四點希望”。調研期間,藍佛安書記還主持召開了信訪接待會、全省“一泓清水入黃河”誓師大會,分別作了重要講話。
特別是在洪洞調研期間,藍佛安書記深入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和廣勝寺風景名勝區,考察根祖文化研究挖掘、傳承弘揚和文物保護修繕、安全值守等情況,藍佛安書記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深挖文化內涵,拓展文旅業態,打好打足“大槐樹”這張尋根文化牌;要堅持保護第一,用好現代科技手段,強化古建筑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堅決守住文物安全底線;要加強文物研究,深挖其工藝和技術,做好市場調查,實現長久保護和永續利用;要依托生態環境、文旅資源等優勢,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精心打造文旅康養產業集聚區等具體要求。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對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作出了詳細部署。藍佛安書記的殷切期望和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精神進一步堅定了洪洞縣實施“1255”戰略部署的信心和底氣,進一步理清了全縣發展的定位和優勢,進一步明確了全縣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方向和目標,全縣上下倍受鼓舞、倍感振奮、倍添干勁。
會議強調,全縣上下要迅速傳達好、學習好、貫徹好藍佛安書記調研臨汾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精神,迅速掀起學習熱潮,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扎實推進貫徹落實,激勵廣大干部以嶄新的面貌、昂揚的姿態、飽滿的熱情積極投身推動“1255”戰略部署全面貫徹落實的事業上來。要打好打足“大槐樹”尋根文化牌,加快大槐樹會館、潮玩企業項目推進,加快各類文旅文創產品和品牌形象小吃開發,持續叫響“走遍天涯、洪洞是家”文旅品牌。要以中鎮興唐文化園旅游項目、中醫康養項目、明姜鎮羲皇文化項目和廣勝寺民宿等項目為依托,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以本地歷史稟賦+原生態原住民原產地為載體的文旅康養集聚區,推動全縣全域旅游發展提質提速。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保護的重要指示,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加強文物研究、保護和修復和探源宣傳,讓文物活起來。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全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加快產城融合、產教融合,著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大力推進高品質城市生活和高品位城市建設。要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抓項目、抓消費、抓夏收、抓調度,不折不扣完成既定目標任務。要全力以赴推動產業轉型,聚焦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戰新產業培育壯大、服務業提質增效、特優農業發展、文旅融合發展等重點,做好產業轉型這篇大文章。要一體強化開發區建設、招商引資和營商環境“三大支撐”,把省、市要求同全縣工作安排相結合,強化跟蹤督查,全力抓好貫徹落實。要加快推進“鏈長制”建設,大力培育特色專業鎮,打造鄉村e鎮、文旅康養集聚區、高水平雙創平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特色小吃城等平臺。要扎實做好底線性工作,強化底線思維,抓好安全生產、耕地保護、風險防范、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生態環保、防汛備汛等工作。要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加強斗爭精神,持續改進作風,全面從嚴治黨,切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
會議強調,全縣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省委書記藍佛安蒞臨調研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精神,堅持對標一流,保持戰略定力,扭住工作重點,強化制度執行,努力以全體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全縣發展的“安全指數”和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以全體干部的學習力、執行力、團結力和創新力的提高,換取全縣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和綜合競爭力整體提升,奮力推動全縣“1255”戰略部署取得新成效。 (李安安 洛宇峰)
來一場不期而遇的美好之旅
——在“熱點臨汾·粵港澳大灣區招商推介會”上的致辭(節選)
市委常委、洪洞縣委書記 張潞萍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600年前,我們的先祖們從大槐樹出發,奔赴全國各省、世界各地,開枝散葉、開疆擴土,如今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的移民后裔。因此,我們洪洞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華人老家”。我們“華人老家”地處山西省南部、臨汾盆地的北端,全縣國土面積1494平方公里,有15個鄉鎮,325個村。這里四季宜人,四季分明,宜居宜業。全縣年平均氣溫12度,2022年我們GDP是230億,財政總收入30多億。洪洞是山西省人口第一大縣,全縣戶籍人口75萬,常住人口65萬,這也是我們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可多得的發展要素。山西洪洞最突出的優勢,應該是我們的交通區位優勢,地處太原、西安、鄭州三個省會城市的中心,千百年來就有“三晉之鎖匙,晉南之咽喉”之稱,我想這也是當年,朱元璋、洪武帝選擇從洪洞移民的最主要的原因。斗轉星移,600年以后,我們洪洞正是憑借這個優勢,正在建設以國家能源和糧食等戰略物資,包括國家大中型商品為主的現代物流,樞紐節點城市,洪洞龍馬陸港型國家級物流園區,立體多樣、交通便捷的“鐵、公、機”,可以讓大家隨時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游,來一場“相見恨晚”的生意。
洪洞最耀眼的優勢應該是說,我們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洪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稱“神圣之邦”。名勝古跡眾多,人文遺跡薈萃,全縣1500多平方公里,就有1075處文物。相傳這里是三皇五帝伏羲氏的故鄉,是中國古代法律鼻祖皋陶的故鄉,是中國古代音樂鼻祖師曠的故鄉,他們的宗祠幾千年來受人瞻仰,流傳至今。5000年的文明史,留下的創世文化、鎮山文化、移民文化、姓氏文化、汾河文化、紅色文化交相輝映,造就了一大批國家乃至世界瑰寶和璀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熟知的,這里有凝聚億萬古槐后裔思鄉情結的“古大槐樹”;這里有矗立千年、被世界紀錄認證機構列入最高的飛虹琉璃寶塔;這里有稀世孤本《趙城金藏》,現在在國家圖書館為四大鎮館之寶之一。憑借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曠世珍寶和大自然賦予的山西少有的北方江南的美景,2019年,我們洪洞已經成為國家級首批全域旅游示范縣,年游客超過1000多萬。
洪洞也是礦產資源的富集地,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是國家發改委命名的白色家電產業集聚區,煤焦化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業等等,占我們財政總收入的90%以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境內有山西省“5G+互聯網+智能制造”標桿企業——華翔集團。這家公司到目前為止,都是我們省17年來首家主板上市的唯一的一家民營企業,主要經營工程機械、白色家電、汽車零部件等三大領域,是一家擁有全產業鏈、全國布局、全球化經營的企業集團。去年,這家企業白色家電,已經占到世界白色家電的25%,三年之內將達到45%。
以此為鏈主,我們打造了“政府+鏈主+園區”的招商模式,現在我們正在建設10萬平方米的智能化的標準廠房。我們誠邀以華翔為鏈主,與之相關的廢鋼拆解、模具刀具、高端裝備制造、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產業鏈企業就近配套、就近建廠、拎包入住。 在擁有一流硬環境的同時。洪洞還有“國家衛生城”“國家園林城”“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等眾多的國家名片。目前我們正在集全縣之力打造國家文明城市。特別是近年來,洪洞緊跟臨汾步伐,全力打造“溫馨老家”的營商環境“五個一”品牌。“五個一”就是首先一個重點項目,配備一套工作專班,共同為企業算好一本經濟賬,量身定制一套優惠政策,打造一個7×24小時不打烊的熱線服務電話,真正為企業創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我們常年開展“早餐會、下午茶、夜沙龍”政企對接活動,開設“辦不成事”窗口,開展“局長開門辦難事”行動。每一位洪洞人,都在用老家特有的微笑,歡迎服務每一位回家的創業者、旅行者。各位嘉賓、各位朋友。走遍天涯,洪洞是家。我們誠邀各位朋友、各位企業家,相約老家,相約洪洞,來一場不見不散的尋根之旅,來一場不期而遇的美好之旅,來一場合作共贏的創業之旅。
等您回家
——在“熱點臨汾·對話灣區”臨汾市文化產業招商推介會上的推介詞
洪洞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成員、宣傳部長 郭會軍
洪洞縣文化和旅游局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現場
AR智能導覽方便游客
廣勝寺景區美不勝收
趙城·汾河牡丹園是山西地區規模最大的中外牡丹精品園,園內種植牡丹10余萬株,品種120多個,盛開時奇異絢麗,爭相斗艷,吸引了眾多游人。
來洪洞種下一顆種子
在600年前大槐樹的澤蔭下發芽
三省交會之地開滿歷史文化的花
世界最高多彩琉璃飛虹寶塔是匠人智慧的凝華
元代的壁畫在水神廟中歷經670多個春秋變化
那塊被割走的還在大洋彼岸眺望著家
國保《趙城金藏》在大槐樹子民的守護下傳世至今
蘇三起解和老鸛窩的戲詞里唱出多少人的愁腸百轉
問我祖先在何處
山西洪洞大槐樹
洪武年間大槐樹下走出去的鄉親們
我們在等您回來
一起把尋根的文化大計共同謀劃
康養興唐 避暑勝地
深挖傳統鎮山文化內涵,設計了“霍山精靈岳岳”IP形象。
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為發展鄉村旅游營造良好環境,圖為“愛臨汾·贏未來”主題文化墻。
大力實施“后備廂計劃”,開發了40余種原生態特優產品,讓來此旅游的人有獲得感。
依托興唐寺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圖為天然山泉水廠。
大力發展康養旅游,帶動了多業態經濟發展。圖為省級黃河人家農家樂。
千級棧道,昂首拾階,可抒青云之志。圖為石壺峽棧道入口處。
中鎮興唐文化園吸引了遠近游客。圖為騎行“驢友”在瀑布前留影。
中鎮興唐文化園安裝了免費wifi,方便游客“打卡”。圖為一游客正在景區棧道直播。
中鎮興唐文化園位于洪洞縣興唐寺鄉,為國家級避暑旅游目的地和省級文旅康養示范區創建單位。該項目占地面積約39平方公里,總投資7.8億元,以“康養興唐”為定位,以“興唐文化”和“避暑勝地”為承載,打造包含“一街一道兩核六區”的中鎮人文區和中鎮勝景區。同時,該園挖掘利用深厚的自然資源、民俗資源、歷史文化等,以“霍山精靈岳岳”為IP形象打造“幸福老家 康養興唐”文旅康養示范區,建成運營后可拓寬鄉村旅游、戶外運動、康養和綠色經濟發展路徑。
翟濤 馬飛虎 燕偉 攝影報道
圖片除署名外由李安安提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