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問題整改暨工作推進會召開
會議現場
臨汾新聞網訊 6月5日,浮山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問題整改暨工作推進會召開,浮山縣委書記趙晨偉出席并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極端負責的態度扛起政治責任,堅決徹底全面抓好問題整改,全力推進鞏固銜接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實際行動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全縣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縣委副書記、縣長王興主持會議,縣委副書記、統戰部長王棟通報有關情況,李學良、劉云生等在家的縣四套班子領導出席會議。
趙晨偉在講話中強調,要提高站位,深刻把握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始終保持高度清醒,以極端負責的態度扛起政治責任,鍛長補短、主動作為,堅決打好打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這場翻身仗。要對表對標,清醒認識全縣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強化部門責任意識,逐級傳導壓力,在問題排查上認真再認真,在問題整改上徹底再徹底,堅決防止一類問題再次發生、多次發生。要強化舉措,著力抓好反饋問題的排查整改。聚焦重點,對癥施策,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臺賬,明確整改時限,實行整改銷號,確保所有問題全部整改到位。同時,要標本兼治,制定完善相關制度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精準施策,全力推動鞏固銜接工作提質增效。堅持“312”工作法,加強脫貧人口監測幫扶,有效化解返貧致貧風險。要發揮好基層治理專員的專業特性,開展精準幫扶。切實通過發展產業、擴大就業促進群眾增收。分析歸納發展庭院經濟的好做法、好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政策文件,切實解決易地搬遷后續發展問題。健全完善控輟保學、健康幫扶、慢病診療、住房安全動態監測等政策機制;做好星級文明戶的扶持獎勵,推進建立公序良俗,形成良好的村風、民風和家風;提升駐村幫扶質量,加強對駐村干部的關心關愛,打通鞏固銜接各項政策落實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要加強領導,確保問題整改和鞏固銜接工作取得實效。把“五提”“三勁”“三氣”落實到具體工作中、落實到實際行動上,確保各項工作任務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強化考核評價結果運用,形成獎優罰劣、真抓實干鮮明導向,堅決徹底全面抓好問題整改,全力推進鞏固銜接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實際行動向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全縣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王興強調,做好國考省考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是一項政治任務,容不得半點閃失和絲毫懈怠。各鄉鎮、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做好國考省考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第一時間傳達落實本次會議精神,迅速在全縣凝聚思想共識、匯聚工作合力,推動鞏固銜接工作提質增效。要動真碰硬抓整改,對照國考省考反饋及歷次督導、巡視、審計等發現的問題,舉一反三、全面排查,針對性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清單臺賬,逐項整改銷號,確保高質量完成整改任務。要統籌推進抓銜接,緊盯關鍵問題和重點環節,扎實開展好防返貧動態監測、兜底保障、群眾增收、資產盤活、駐村幫扶等任務,統籌謀劃好鞏固銜接、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工作,補齊短板弱項,健全長效機制,促進工作提升。要凝聚合力抓落實,縣級領導干部要以上率下,定期研究調度各項任務推進落實情況,消除各類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各鄉鎮、各部門要切實扛起主體責任,逐級傳導壓力、層層夯實責任,確保整改成效經得起檢驗;縣鞏固銜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發揮好牽頭抓總和統籌協調職能,及時傳達最新部署要求,動態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同步運用好督導調度、定期通報等方式,持續強化全過程監管,推動事事能落地、件件見實效,全力推進鞏固銜接各項工作出成效、上水平。 (賈惠清 周 悅)
大櫻桃映紅“致富路”
近日,浮山縣天壇鎮聚糧村設施櫻桃大棚內,一簇簇鮮紅艷麗、晶瑩圓潤的“美早”櫻桃掛滿枝頭。浮山縣因地制宜,創新試點,瞄準“特”“優”農業,有序實施設施櫻桃種植產業,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農戶持續增收拓寬了新渠道。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去年年底,浮山櫻桃產業示范基地和12個櫻桃試點村共46座鋼結構日光溫室大棚在5個月內拔地而起,7年樹齡的櫻桃樹栽植成功,2025年就可達到盛果期。目前,浮山大櫻桃收購價格可達每斤100元左右,銷往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該縣正通過櫻桃產業實現大基地帶動村集體、村集體帶動農戶持續增收。
衛 琦 李海燕 攝
黨旗飄揚風帆勁 踔厲奮發踐初心
浮山縣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競賽精彩收官
黨旗飄揚風帆勁,踔厲奮發踐初心。6月5日,浮山縣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競賽決賽在縣文體中心影劇院打響,槐埝鄉選調生代表隊榮獲大賽一等獎,為期半個月的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競賽完美收官。浮山縣委書記趙晨偉,縣委副書記、縣長王興等在家的縣四套班子領導出席活動并為獲獎代表隊頒獎。
據悉,此次專題競賽內容包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委、市委、縣委最新工作要求等。競賽采取現場競答的形式,分為必答題、搶答題、互點題、聽歌識曲題、風險題五個環節,共有15個單位、29支隊伍、145名選手參賽。
經過小組賽、淘汰賽、復活賽、八強賽、突圍賽、決賽6個賽程的激烈角逐,最終槐埝鄉選調生代表隊獲大賽一等獎,宣傳系統代表隊、農林系統代表隊獲大賽二等獎,縣委教育工委代表隊、北王鎮干部代表隊、北王鎮選調生代表隊獲大賽三等獎。
參賽選手紛紛表示,此次專題競賽既是一次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動實踐,更是一次接受思想洗禮、筑牢理想信念、更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契機,大家通過理論知識大比拼、學思踐悟大比武,掀起了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新一輪熱潮。(周 悅 賈惠清)
北王鎮
發展庭院“小產業” 做好養殖“大文章”
今年以來,浮山縣北王鎮因地制宜,依托山上海拔較高、空氣流通、農戶庭院大等優勢,在喬家垣、梁家垣等6個村發展庭院養羊,以庭院 “小產業”做好養殖“大文章”。
“走訪+觀摩”專班推動。北王鎮把庭院養殖作為拓寬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之一,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北王鎮庭院經濟工作專班,專班成員逐村逐戶實地走訪250余戶,摸清村情、戶情,建立一戶一檔。同時,先行打造2個標準化養殖圈舍,組織6個村的村干部、有意愿建設改造圈舍的養殖戶、施工隊現場觀摩,明確建設面積、結構、高度、材料、規格、顏色等要求,統一圈舍建設標準。
“培訓+對比”現場推動。圍繞庭院養殖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該鎮積極邀請縣畜牧中心技術專家深入養殖現場開展技術培訓指導,現場教學,現場交流,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開展打包除塵揉絲一體機與老式拾草機使用效果對比現場會,現場比較,優劣立現,調動養殖戶采用新機械新工藝的積極性。
“對接+核驗”一線推動。成立了鎮紀委、財政、畜牧等部門組成的圈舍建設工程驗收組,對完成圈舍建設改造的養殖戶逐戶驗收。現場驗收中,養殖戶、施工隊、驗收組三方全部到場,共同把關,確保工程質量合格、群眾滿意。同時,對所有庭院養殖戶,明確專人包聯進行養殖效益監督,交易事項要經過包聯人員現場確認并填寫養殖效益跟蹤登記表,為年底發放養殖效益獎補資金提供依據、奠定基礎。
專班還牽頭組織6個村的村干部和庭院養殖戶代表與縣域內有影響、有實力、有渠道的購銷大戶,現場對接、現場談判,搭建穩定高效的銷售渠道,通過抱團取暖、統一銷售,解決群眾賣羊難題,增加群眾銷售收入。
目前,北王鎮已完成233戶養殖戶圈舍新建和改造工作,預計戶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下一步,該鎮將繼續推廣擴大庭院經濟發展,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以特色品牌引領鄉村經濟,以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張筱斐 陳孟楠)
文化搭臺 經貿唱戲
——響水河鎮物資交流大會現場見聞
“瞧一瞧,看一看,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些熟悉的吆喝聲不知喚起了多少70后、80后童年時的記憶。近日,浮山縣響水河鎮舉辦的物資交流大會,吸引了十里八村的鄉親們前來“趕會”,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一派濃濃的煙火氣。
物資交流大會現場布滿了大大小小各種攤點。傳統農具、日用百貨、服裝鞋帽等各色商品琳瑯滿目,商家紛紛打出低價促銷的招牌,吸引了不少顧客圍觀;娛樂項目更是必不可少,套圈、打氣球等游戲讓孩子們流連忘返;美食最受大家青睞,油糕、涼皮、麻辣燙等特色小吃香味誘人,前來購買的人們絡繹不絕。
走進其中,聽到群眾交流最多的就是,“這‘會’上好東西還真不少,平常鋪子里買不到的,這‘會’上都能找得到。”他們表示物資交流大會辦得挺好,生活用品、孩子們玩的、各種美食應有盡有,既美味,又實惠,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市民郭娟專程從縣城趕回來,她說:“我在抖音上看到鎮上有物資交流大會的消息,就和孩子趕了過來,這里很熱鬧,平時很難見到這樣的場面。”
不少商戶從外地慕名趕來,他們表示這里管理好,衛生條件好,人流量也挺多,每天大概能掙1000多元。
物資交流大會是集會,也是一場文化盛宴。活動現場,鑼鼓鏗鏘,戲韻悠揚,一個個傳統戲曲陸續上演。演員們唱念做打,一招一式盡顯功底,充分展現戲曲文化的獨特魅力,每到精彩之處,引得觀眾們齊齊拍手叫好,現場掌聲、喝彩聲不斷。
市民蓋亮說,小時候父母每年都會帶著他們“趕會”。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對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大會的期盼僅次于春節。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再來趕趕會,聽聽戲,他覺得既是一代人美好的回憶,更是一份傳承。
據了解,響水河鎮物資交流大會是響水河鎮傳統廟會,距今已經有100余年的歷史。活動以“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的形式,通過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特產展示、特色美食品鑒等活動,進一步繁榮農村市場,促進農村消費,豐富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同時也全方位展示了響水河鎮經濟社會發展新風貌,激勵全鎮人民開拓創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闊步前行。(衛 敏 劉苗藝)
不負夏日好時光 大棚西瓜采摘忙
孟夏時節,浮山縣大棚西瓜喜獲豐收,搶“鮮”上市,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走進浮山縣東張鄉蛟頭河村的瓜果大棚,翠綠的藤蔓之間,散落著一個個綠油油、圓滾滾的西瓜,長勢喜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瓜農們穿梭其間,采摘、搬運、裝車,忙得不亦樂乎。
村民張亞軍說:“我家種西瓜已經有12年了,今年種了兩個大棚,一個棚大概占兩畝地,一畝地產量在1萬斤左右,預計純收入能夠達到16000元。”
蛟頭河村種植西瓜已經有10多年,農戶們充分利用當地地理、氣候優勢,以“抓早”為突破口,大力推行大棚種植技術。種植的西瓜個大圓潤、汁水飽滿、甘甜可口,深受市場青睞。今年,該村依托“村集體+農戶”模式,發展了32座西瓜大棚,預計村集體經濟收入能夠達到3萬元。
蛟頭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衛傳云說,下一步村里將大力發展西瓜種植產業,不斷在品種改良、技術改進上下功夫,在規模種植、市場拓寬上尋突破,在品牌樹立上做探索,讓瓜果產業成為蛟頭河村的特色產業,成為集體經濟增收和群眾致富的“金鑰匙”。
近年來,浮山縣發揮獨特的自然優勢和傳統種植優勢,通過技術支持、拓展銷售渠道、政策幫扶等舉措,鼓勵和引導村民發展春秋大棚瓜菜產業2000余畝,輻射5個鄉鎮、26個村。尤其是西瓜倍受市場青睞,成為全縣及周邊區域知名品牌,進一步拓寬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渠道,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致富。(衛 敏 劉苗藝)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