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
霍州市“童心向黨”慶“六一”活動在馮南垣村舉行
霍州市四套班子領導與師生共慶“六一” 孫宗林 攝
孩子們激情歌唱 孫宗林 攝
臨汾新聞網訊 (記者 孫宗林) 6月1日晚,霍州市“童心向黨”慶“六一”活動在師莊鄉馮南垣村舉行。霍州市委書記李青雁,霍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可新等霍州市四套班子領導與廣大師生一同觀看演出。
夏日的馮南垣村,麗日晴空,微風習習。華燈初上時分,隨著一陣雄渾激越的威風鑼鼓敲擊聲響起,演出活動在霍州市實驗小學百名學子大型鑼鼓表演《鼓震神州》中拉開序幕。整場演出以“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為主題,共分為“歡度節日”“紅色傳承”“追尋足跡”三個篇章。
第一個篇章在歡快的開場舞《快樂的節日》中開啟。接下來,50名霍東小學學子表演的快板《大愛無疆》,表達了霍州全市上下感恩奮進、乘勢而上的壯志豪情。在時代紅歌聯唱中,《紅梅贊》《紅飄帶》《祖國在我心窩里》等5首經典紅歌輪番登場,展現了新時代霍州少年兒童的精神風貌。北環路小學學生的歡慶腰鼓表演則表現了霍州少年兒童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的堅定決心。
霍州作為革命老區,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從霍山之巔到汾水岸畔處處閃爍著紅色的記憶,這些都成為值得銘記和賡續的精神。在歌舞表演《時刻準備著》中,學子們演繹了奔騰咆哮的黃河,用深情的歌唱傳遞了新時代少年兒童自覺肩負建設家鄉美好未來重任的心聲。在舞蹈《小口罩》的表演中,市實驗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們用童真童趣演繹了戴好口罩的重要性,表達了爭當抗疫小宣傳員的意愿。在戲曲武術表演《藏龍臥虎》中,小花旦顧盼生姿,小武生剛勁勇猛,學子們用一顰一笑、閃轉騰挪展現了傳統文化進校園結出的碩果,傳達了新時代少年兒童對傳統藝術的熱愛。
“敬愛的習爺爺在虎年春節前夕冒著風雪嚴寒來到我們村莊,來到我家,把黨的溫暖送到我們的心坎上……”舞臺上,馮南垣村村民師紅兵的孫女師菁悅回憶著幸福瞬間。在第三篇章的《跟著總書記學國學》表演中,師菁悅與身旁的大張小學學子們齊聲誦讀,字字鏗鏘有力,句句動人心弦。緊接著,身著紅裙的退沙中心校教師們用一支名為《追尋》的唯美舞蹈,表達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情感充沛的合唱《新時代好少年》,則傳遞了學子們“我是少年,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
“我們要愛親人、愛家鄉,為霍州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我們要讓霍州成為山西一顆璀璨的明珠,永遠閃耀光芒”……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隨著《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嘹亮歌聲響起,把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夜色漸深時,馮南垣村仍舊沉浸在節日的快樂里。整個演出在全場齊唱《歌唱祖國》中緩緩落幕。
“黨建+遠程醫療”架起居民“健康橋”
“最近一周我突然耳鳴得厲害,耳朵里總是嗡嗡的,睡都睡不著……”面對攝像頭,71歲的趙云山述說著自己的身體不適。
此刻,遠在千里之外的劉敏教授正通過網絡視頻一邊觀察著趙云山的面色、舌苔,一邊查閱著他的化驗單,不時還會詢問幾句。
結合臨床癥狀和化驗數據,劉敏很快作出診斷,并通過電腦網絡傳來了藥方……
這是霍州市退沙街道安祥社區“健康驛站”連線北京專家遠程義診的一幕。
群眾的關心關切在基層。今年以來,退沙街道黨工委通過找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著力點、契合點,針對轄區老年人體弱多病、行動不便,外出求醫成本過高等問題,依托安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健康驛站”,積極探索“黨建+遠程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在這一過程中,黨工委書記閆會濱以深挖本土人才資源為突破口,主動聯系到霍州籍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工作的劉敏教授。
劉敏教授目前擔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傷寒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經方防治常見病和疑難病。聽聞閆會濱“打破診療時空限制,讓專家服務延伸到基層最后一公里”的想法,她爽快地答應,愿用一己之長回報家鄉,為基層醫療服務貢獻一份力量。
自3月24日以來,劉敏堅持每周四免費為安祥社區居民提供線上健康評估、健康指導、中醫保健、慢病診療等服務,盡可能滿足家鄉父老的診治需求。
作為李雅莊小區黨支部書記,趙云山報名參加了首次遠程診療互動。“說實話,一開始我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參加的。”他坦言,沒想到事后按照藥方抓了五副藥,吃后效果很明顯。
“咱不出家門就能免費看上‘專家號’,今天算是長見識了!”自此,有了親身經歷的趙云山成了安祥社區遠程醫療的宣傳推廣員。
社區居民王金堂今年67歲,之前由于高血壓一直服用降壓藥,但通過一段時間的監測發現血壓正常,便想著把藥停了。老伴贠蘭愛針對這種情況咨詢了很多人,大都說一旦服用降壓藥就不能停藥。
倍感焦慮的王金堂報名參加了“遠程醫療”。“面對面”交流后,劉敏結合他停藥幾天的身體狀況,綜合分析給出了建議:只要血壓正常可以停藥。
王金堂將信將疑地聽從了劉敏的建議,兩口子為此沒少吵架。不過,停藥兩個多月來一直正常的血壓總算讓愛人心服口服了。
“街道給咱居民辦了一件大好事!”如今,每周四居民們就會按預約來到安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健康驛站”候診。截至5月25日,社區已有近50位居民通過遠程醫療工作室的平臺,與劉敏進行網絡視頻問診互動。
基層治理的核心任務是服務群眾。退沙街道黨工委以黨建引領“一根線”、看病就醫“一張網”、服務群眾“一條心”激活了社區治理的創新活力。閆會濱表示:“群眾的小事兒就是我們的大事兒!我們搭建‘黨建+遠程醫療’系統平臺的初衷,就是為了解決疫情期間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在家門口就醫的問題,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關懷送到群眾心坎兒上,不斷提升社區為民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記者 孫宗林
鑄就鄉村振興的“黨建引擎”
——辛置鎮以黨建引領壯大村集體經濟紀實
大棚甜瓜喜獲豐收
初夏時節,綠意蔥蘢。無論身處車水馬龍的市場,還是塔吊林立的工地;無論是在拔地而起的農業產業園,還是在日新月異的“紅色驛站”,霍州市辛置鎮處處呈現出“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火熱場面。
近年來,霍州市辛置鎮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黨組織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來抓,強化黨建引領,堅持因村施策,突出造血功能,使出真功硬招,不斷提高經營性收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提高村級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黨支部+企業+農戶” 點燃“新引擎”
十里鋪村人素來就有種植瓜菜的習慣,但最初都是露天種植,受天氣和地理環境影響,農民從甜瓜上獲得的收益并不多,種甜瓜也只是大家的“業余愛好”。
“我們依托十里鋪垣土質肥沃的自然條件和種植甜瓜的傳統優勢,聯合周邊6村聯片建設占地2000畝的十里鋪垣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霍州市最大生鮮農產品綜合生產儲藏銷售基地。”辛置鎮黨委書記喬寶山介紹,十里鋪村先行先試,采用“黨支部+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村集體發展經營10個甜瓜大棚,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通過引進高科技種植技術和人才,帶動周邊的村民發展果蔬種植,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產業振興。
記者走進瓜棚里,陣陣濃郁的瓜香撲鼻而來,翠綠的枝葉下,躺著一個個色澤光亮、圓潤飽滿的甜瓜。村民們采摘、裝箱,忙得不亦樂乎。
村民馬秀平種植甜瓜已有近十年,但大棚種植還是第一次,她和丈夫正在瓜地里來回穿梭,一邊忙著采摘,一邊忙著掐蔓,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下雨的時候淋不到雨,香瓜不容易發病,還提前上市,賣個好價錢。”在她看來,大棚種瓜好處多多,產量也比露天種植提升不少,通過地膜覆蓋,實行有機種植,甜瓜品質更受到市場認可。
辛置鎮在成立十里鋪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有限公司基礎上,聯合周邊5村1社區成立聯合黨委,與山西農業大學簽訂共建協議,積極開展校地合作。通過聘請專家,常駐基地進行現場培訓和實地指導,及時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實現技術指導培訓100%覆蓋,做好產品的產、銷等一條龍服務工作,實現了連片發展集體經濟的目標。
辛置鎮積極探索“黨建+”模式,吸引相關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普通農民參與,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十里鋪甜瓜、段莊大蔥、后河底紅薯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多點開花,規模效應和輻射效益漸顯,發展可持續性明顯增強。
“黨建+服務” 跑出“加速度”
古色古香的高大牌樓、寬闊平坦的道路連線成網、繁花似錦的商貿一條街、錯落有致的農村新居、環境幽雅的農民休閑廣場、設備齊全的文化娛樂設施、靚麗如畫的村容村貌……步入辛置鎮北村,伴隨著令人陶醉的鄉土氣息,一幅古典美與現代美相結合的美麗畫卷呈現在眼前。
“以前村里垃圾遍地,道路高低不平,如今,村里的街巷好走了,到處干干凈凈,村容村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說起近年來村里的變化,村民楊建國深有感觸。
短短幾年時間,北村為何發生這么大變化?“這都是因為有了省市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好政策。”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林虎告訴記者,北村緊扣“村集體有收入,老百姓得實惠”的目標,對村集體所有的沿街商鋪,規范經營,更換門頭,美化亮化,改善環境,招租尋商,每年租賃收入達20萬元以上,既改善環境,又能增加集體收入,走出了一條“支部引領、資源盤活、產業推動、共同富裕”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之路。
針對鎮中心范圍人口聚集的商貿地理優勢,辛置鎮堅持“黨建助商,黨建聚商,黨建興商”的發展理念,依托一處、二處商業市場發展商鋪出租、物流等相關行業,建立黨建“紅色驛站”載體,延伸黨建輻射力、服務力和影響力,拓寬服務領域,不斷提升服務經濟發展能力,推行“黨建+服務”商圈黨建聯盟模式,全力打造辛置鎮“小江南”。
“黨建+龍頭” 激活“新動能”
辛置鎮通過盤活閑置工業用地,村集體土地入股,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等形式,激活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新動能”。
北益昌村利用原橡膠廠200畝閑置土地、廠房,招商引資山西大宗物流交易集團建設山西煤炭存儲中心,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辛置村利用原小學土地、校舍,引進一座服裝加工廠,生產加工羽絨服等服裝產品,增加集體收入,帶動人員就業;
面對區域內原有矸石山治理難題,辛置鎮與華德宇公司合作,實施南下莊、下曹、宋莊、塔底、北村矸石山光伏項目,增加村集體收入;
積極引進上市公司、龍頭企業,結合企業人才、資金、技術等優勢,引導參與鄉村振興,發揮主力軍作用,探索企業引領產業、產業帶動百業的致富增收新路徑……
點點滴滴,樁樁件件,辛置鎮在發展集體經濟,示范典型帶動的道路上,以更實的思路和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見實效。
辛置鎮黨委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牽頭抓總,黨辦、財政、經管、水利、林業等部門統籌協調的集體經濟工作領導體制,將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書記工程”,形成鎮黨委書記為“一線總指揮”、黨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的鎮村兩級工作責任制。同時,將鎮機關干部到農村一線鍛煉,作為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和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形成人才向農村流動的用人導向,發展集體經濟,提升治理能力,助力鄉村振興。
辛置鎮根據地理優勢和資源稟賦,各村積極發展特色產業,逐步形成了北部農業、中部商業、南部工業“三駕馬車”的經濟產業結構。
截至目前,辛置鎮1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10萬元,30萬元以上村占比37.5%。隨著村級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農村新圖景正在這里徐徐展開。
記者 范韶華 文/圖
霍州市奏響文旅融合“交響曲”
今年以來,霍州市加快魅力景區打造,推動資源優勢轉換,豐富文旅產品業態,做大做強文旅產業,努力開創文旅融合提檔增速、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局面。
加快魅力景區打造。三千年的文化積淀和秀美山川,造就了霍州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該市突出龍頭景區帶動、精品景區推動和全域旅游互動,按照《全域旅游規劃》,健全工作機制和配套政策,積極構建“2+10+N”的旅游景區項目體系,“2+10+N”:即兩大核心項目、十大重點項目和N個支撐項目。“2”是霍州署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和七里峪森林康養度假區;“10”是許村人文休閑村、油盆峪旅游景區、白龍1985主題礦洞公園、陶唐峪旅游風景區、霍窯文化村、懸泉山旅游風景區、臥牛山景區、賈村文化體驗村、義城村田園綜合體、下馬洼文人村;“N”是在各鄉(鎮)、街辦布局N個支撐項目。實施七里峪景區林場至觀景臺、五龍壑至油盆峪等旅游道路建設,推進七里峪旅游度假區建設,完善游客中心、旅游廁所等一批配套服務設施。加快“中國天然氧吧”創建,開辟“相約森林人家,沐浴天然氧吧”旅游專線,讓七里峪成為人人向往的“詩和遠方”。加快霍州署國家4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重推“四級官衙”旅游線路,再啟陶唐峪景區開發建設,完善旅游公路,串聯七里峪、懸泉山、陶唐峪等沿霍山精品景點,形成成熟的風景旅游線路,叫響“山水霍州·熨帖之州”文旅品牌。
推動資源優勢轉換。該市精心策劃旅游形象宣傳,加快特色旅游產品開發,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推動山水增值、生態變現。做好“天下霍姓出霍州”文章,全力打造天下霍姓宗親的根祖圣地,加快推進霍氏文化產業園項目建設。實施“旅游+”,依托七里峪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大力推行休閑避暑、森林康養,叫響“夏養山西·康養霍州”品牌。繼續舉辦國家級滑翔傘體育賽事,全力打造華北地區滑翔傘基地,加快推動旅游業與體育健身產業融合發展。舉辦森林音樂節活動,全力打造城市音樂新地標,讓霍州旅游變得更加有“聲”有“色”。繼續籌辦更高標準層次、更大規模影響的“中鎮霍山·華夏州署”旅游月文旅活動,真正把旅游業發展成為實實在在的富民產業。
豐富文旅產品業態。該市推動霍州窯遺址開發,將考古發掘與藝術創新有機結合,啟動霍州窯文旅小鎮規劃招商,擦亮千年瓷窯藝術名片。充分利用鎮山文化、廉政文化、門神文化等獨特的人文優勢,創作獨具地方特色的情景劇目,打造威風鑼鼓、鶯歌、霍州書等非遺演藝精品。大力發展七里峪村特色民宿、許村民俗民情體驗園、賈村東方文人娛教生活體驗地、義城村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等鄉村旅游新業態。(本報記者)
“唱游三晉”走進霍州署衙景區
感受晉風晉韻,暢游表里山河。近日,山西省“免費送戲”暨“唱游三晉”走進霍州署衙景區。活動通過音樂、旅行、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大力弘揚三晉優秀文化,廣泛推介山西旅游資源,示范引領全省文化惠民社會效益提升,使更多市民群眾共享我省文旅融合發展新成果。
活動在《威風鑼鼓》表演中拉開序幕,鑼鼓聲如春雷滾動,萬馬奔騰,氣勢磅礴,瞬間吸引了市民的目光;《表里山河》唱出了山西的大氣磅礴,唱出了山西歷史的厚重悠遠,唱出了山西人民的積極昂揚。
《我愛你中國》《幸福小康》等一首首經典曲目贏得現場觀眾陣陣熱烈掌聲。
據了解,“唱游三晉”山西省原創音樂推廣活動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山西廣播電視臺共同主辦,致力于打造山西旅游“音樂名片”,助力宣推山西美好人文和風光。“唱游三晉”走進霍州署衙景區站點活動進一步實現了以文促旅、以唱引游,助力地方文旅融合發展。
(劉 輝 文/圖)
霍州市撐起城鄉婦女健康“保護傘”
連日來,霍州市免費為35歲—64歲城鄉婦女免費篩查宮頸癌和乳腺癌,旨在提高廣大婦女自我保健意識,進一步落實重大公共衛生項目,撐起城鄉婦女健康“保護傘”。
據了解,從2012年開始,該市啟動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項目,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多部門協作,區域醫療資源整合,全社會參與的婦女“宮頸癌”防治模式和協作機制,提高廣大農村婦女自我保健意識,提升醫療保健機構的服務能力,為進一步落實重大公共衛生項目,推廣農村婦女“宮頸癌”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
為了保障該項工作順利開展,霍州市把城鄉婦女免費“兩癌”篩查項目作為一項關乎廣大婦女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來抓,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出臺了《霍州市城鄉婦女“兩癌”篩查項目實施方案》,成立了“兩癌”篩查項目領導小組及技術指導小組,建立了“兩癌”篩查工作群,實行“一周一統計、一月一通報”,力求把工作做好、辦實。該市婦聯、財政、婦幼保健院等相關部門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強化責任,協調配合,全力做好宮頸癌篩查工作。
“兩癌”篩查是一項惠民工程,該市婦聯積極協助霍州市婦幼保健院抽調技術水平高、思想素質好、作風過硬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業醫療隊伍,統一集中開展業務技術培訓,兵分兩路分別在城鎮周邊農村、鄉鎮衛生院廣泛宣傳、組織到位,認真開展城鄉適齡婦女“兩癌”篩查,及時做好病人的救助治療工作。2021年,該市完成4066名農村婦女“兩癌”免費篩查,霍州市婦聯為3名貧困患癌母親發放救助金每人1萬元,1名患病婦女發放2000元,6名貧困患病婦女救助金1000元,提高了城鄉婦女“兩癌”早診早治率,切實保障了廣大城鄉婦女身體健康。 (本報記者)
開元街道
舉行防汛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演練
日前,開元街道舉行防汛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演練,進一步強化防汛、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保障措施的落實,全面檢閱在應對極端降雨天氣和突發事件的協調聯動能力,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演練模擬開元街道趙家莊村地質災害隱患點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影響,隱患斜坡可能發生坍塌滑坡,監測點人員立即上報險情,開元街道立即啟動應急響應,迅速組織搶險救援組、應急轉移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集結,實施搶險救援,現場各部門密切配合,救援有條不紊,各工作組有序完成了險情報告、應急反應、人員撤離、救災安置各環節任務。
通過演練,進一步提升應對突發災害事故的應急處置、綜合協調、實戰演練能力,增強群眾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防范、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為全辦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喬碧哲)
責任編輯:暢任杰